《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39)


191、罗旬尊者

罗旬尊者俗称薄命比丘。罗旬,又作罗旬喻。为佛陀的声闻弟子。

罗旬生来命薄,他出生时,相师说他无相,故不为父母所爱。十二时即被逐出家门,以乞食为生,佛使阿难劝其出家。

出家时,佛以手摩其顶,头发即堕。袈裟着身,佛为立名罗旬。出家为比丘,不但自己遭殃,而且牵连累众僧,化来的斋饭不翼而飞,枉受饥渴之苦。佛祖查寻原由,将众僧分作两批同时供食,其中一部饮食瞬进间消失;未得饮食者再分两批同时供饮食,如此展转,最终只剩二人,放到罗旬钵内的饮食转瞬即逝。后受佛祖福力加持,食物不再消失。波斯匿王闻听此事,特遣使者送米为罗旬设福。后精进不息,诸事如意,终成罗汉果位。

192、慈地尊者

慈地尊者,即慈地比丘。原为六群比丘中第一恶者,于生生中与摩罗子常为怨恶。

据《四分律》、《摩诃祗律》等载,兹地比丘不遵戒律,尤好诽谤他人。沓婆摩罗子是佛陀大弟子之一。佛陀称赞他说:"我弟子中分僧卧具者沓婆摩罗子最为第一。"

当时分配僧人卧具的办法是"随上座次第,随应得处与",即僧人的地位身份越高。得到的房屋用具越好。

一天,慈地比丘来到罗阅城中,因他地位较低,分得房屋和卧具都很差,他便对沓婆摩罗子心生愤恨。他指使其妹慈比丘尼在佛陀举行的法会上诬称杳婆摩罗子奸污了她。被佛陀识破。佛陀咤责了慈地比丘的罪过,并对他耐心教育,慈地比丘终于改恶从善,诚心修行,修成阿罗汉果。

193、庆友尊者

庆友尊者,即难提密多罗。庆友为其意译。苏轼认为庆友应是十八罗汉中之第十七降龙罗汉。

尊者佛灭后八百年时,尊者降世于师子国(今斯里兰卡),是当时著名高僧。古印度有恶魔波旬、他煽动那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寺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把他收藏龙宫里。后由庆友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因此从们称他为降龙罗汉,庆友圆寂时,将十六大阿罗汉的法名和住址告诉了身边的弟子,其弟子将他临终前的述说撰文成书。即著名的《法住记》。

唐代高僧玄奘大师译成汉文之后,十六罗汉的名称于是广为流行。唐代以后,汉地佛教界为表彰庆友的功德,将他列为第十七罗汉,位列玄奘之前。

志磐在其所著《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庆友是《法住记》作者,不应在住世之列。十八罗汉之第十七应是伽叶尊者。清朝干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应是降龙罗汉即嘎沙鸦巴尊者(伽叶尊者)。降龙的传说源于中国北宋以后。由此皇帝御定之后,迦叶即降龙罗汉就是以皇帝钦定的为准了。

194、世友尊者

世友尊者,说一切有部之初祖,与法救世主、妙音、觉天等被誉为婆沙四评家和婆沙四大论师。约一、二世纪时北印度犍陀罗国人。

据载,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举行第四次结集时,尊者任五百圣贤之指导者,与胁尊者同被尊为上座,编集《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总结说一切有部学说。又著有《异部中轮论》一卷,叙小乘之二十部。据《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载,尊者出生于伽多衍尼之子之后、胁比丘等之前。《惟日杂难经》称尊者已证阿罗汉果并预言当来成佛。《师子月佛本生经》更载,尊者将次于弥勒成佛,号师子如来。

世龙,又作天友。音译婆须弥多、和须弥多、伐苏蜜多罗。其它称世友者尚有数人。如《俱舍论光记》卷一、《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说之《品类足论》与《界身足论》作者世友,于《俱舍论光记》卷五、《成业论》所说之经部异师世友,及《慈恩传》卷二所载玄奘西游时。于迦湿弥罗国宣扬有都宗义之世友等。

195、满宿尊者

满宿尊者,六群比丘之第六位。原为外道信徒目犍连的弟子,后随师一起皈依佛教。

佛在世时,有马师、迦留陀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被称作六群比丘。满宿位居第六。佛法的很多戒律,都是因满宿等而制定的。

据《增一阿含经》载,一日夜间众比丘聚集在佛祖周围听经,然佛祖沉默不语、众人不解其意,目连入三昧定,观寻事情根源。发现是满宿、马师二人又违戒律,目犍连只得让二人离开讲经堂。后在众人的劝导下,满宿改恶从善。对目犍连格外尊重。

佛祖涅槃前,尊者与马师二人愤目犍连为外道杖杀,动用大力士神力、将诸外道尽皆杀之。由于这一过失,转生于龙。尊者诚心归佛,潜心修行,多行善事,得罗汉果。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40)


196、阐陀尊者

阐陀尊者,乃净饭王之仆役,为佛陀出家时随从之驭马者。曾被称为恶口阐陀。

佛离家出走时,尊者为其御马。以太子意坚不返、遂持太子剃脱之须发,宝冠、明珠还宫。佛陀征道归域时;随佛陀出家为比丘。但恶口之性不改,犯罪亦不悔过,与诸比丘不和,被称为恶口阐陀,又称恶口车匿。

佛陀临欲涅槃时,阿难请示佛陀,如何与阐陀等恶行比丘相处。佛陀敕阿难以默摈之法治之,谓:"我灭度后,若彼阐怒不顺威仪。不受教诫,汝等当共行梵檀罚,敕诸比丘。不得与语,亦勿往返教授从事。"此即后世佛弟子与不受教诫者相处之道。佛陀入灭后,弟子依法治之,尊者始悔悟,后随阿难学道,而证阿罗汉果。

阐陀尊者又作车匿、阐那、阐铎迦、阐陀迦、阐特、阐怒、羼陀、车那。意译欲作、应作、乐作、覆藏。

197、月净尊者

月净尊者。南竺香至国王的长子。

尊音之父香至王崇奉佛教,经常邀请佛教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进宫讲说佛法。尊者亦崇敬佛法,当时虽未出家。但居家持戒,诵经修禅。从不间断。后月净、菩提多罗等三兄弟都出家为僧,菩提多罗成为佛教第二十八祖,尊者获罗汉果位。

198、大天尊者

大天尊者,大众部之始祖。音译作摩诃提婆。生于佛灭后百余年,乃中印度秼莬罗国商人子。

相传出家前造三逆罪,后忏悔而入佛门,住于雉国寺。尊者具大神力,阔达多智,曾至华氏城传道,阿育王皈依之。亦是被派遣至摩婆慢陀罗国之唯一传道师,曾于彼国讲天使经,四万人因此得道。

提倡五种新说(即大天五事),于小乘部中初创异见,更称为大众部,造成大众上座二部之分化。阿育王赞成大众部,故当时上座部多逃往迦湿弥罗。不久,尊者命终,王持殊性之葬具荼毗而火不燃。复依一占相师之言,洒以狗粪,火炎忽发,须臾即烧成灰烬、继而暴风至,飘散无遣。

199、净藏尊者

净藏尊者,传说为往昔时代光明庄严国国王妙庄严之长子。

据说,妙庄严夫妇信奉婆罗门外道,门外道,诋毁佛教。时雷音宿王华智佛想引导妙庄严夫妇皈依佛教,遂遗夙信佛法之药王菩萨和药上菩萨转生到妙庄严王家为其子。长子名净藏,次子名净眼,他们明了通达三十七品助道法,并长期修炼菩萨净三昧、净色三昧,因此得无限神通力。

他们怜父王之邪见,跃上虚空,为之演种种奇瑞,身高数十丈,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劝说妙庄严王皈依佛教。使妙庄严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并率夫人净德及群臣子民,皈依佛教。

200、净眼尊者

净眼尊者,为妙庄严王之子之一。

据《法华经》载,过去世光明庄严国的国王名为妙庄严王,邪风炽盛,不信佛法。净眼和其兄净藏则不然,他们夙信佛法,怜悯父王邪见,还跃上虚空演示种种神通,身上出火,以此神通劝说父王皈依佛教使父王翻心至佛所,得法华利益。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42)


206、钵多罗尊者

钵多罗尊者,印度僧人。

五代十国时期,尊者于前蜀光天元年(即后梁贞明四年,公元918)自印度摩加陀国来到四川,自言行程九万九千三百八十里,时年二百七十岁。

按中印僧人交流往来从长安西行,出敦煌,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到中国,即多走西北路线。而尊者却从印度跨越古代所谓西南夷地区崇山峻岭到达中国,为经此路线到达中国的第一位印度高僧。

钵多罗、又作钵怛罗、波多罗、钵和罗等。

207、无边身尊者

无边身尊者,即无边身菩萨,居于意乐美音世界。

据《大般涅槃经》卷一载,尊者身躯庞大无比,每一毫毛孔里生出一朵莲花,每一莲花上有八万八千城,装饰着七种宝物。城内街道宽阔,两旁种植七行多罗宝树,花果茂盛,微风吹来,发出如天仙演奏的音乐。城内河中妙水盈满,清净香洁,水中有七宝船,众生在河中嬉戏、浴身。城中住宅如花园般美丽,宅内花香水净。城中各居住着八万四千个国王,周围又有无数臣民,丰衣足食,安乐吉祥。

尊者威德无量,外道不敢歁凌众生。每当他出行时,大地都会发生六种震动;当他与其它众菩萨同堂而居时,其它众菩萨便会暗然无光,神通力消灭。

208、贤劫首尊者

贤劫首尊者,即贤劫菩萨。

据说佛陀在一次法会上念诵了过去无数诸佛念诵过的咒语(即"善治七十二种病忧恼陀罗尼"、又称"拔五种阴无明根本陀罗尼"),并命尊者和弥勒菩萨在末来向大众宣说此咒。可以使众生永不犯诸恶,除尽一切烦恼。

咒文如下:"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迦,南无摩诃梨尊者毗阇罗阇、蔼咄陀达陀、娑満驮、跋阇罗翅、陀罗崛萘誓萘、遮利遮利、摩诃遮利吁摩利吁摩勒翅悉耽鞞闾鞞、阿阎鞞利究(匊/匊)翅萨婆罗尼翅阿扇提摩俱梨应诣吁弥吁弥吁摩吁摩婆祸呵。"

209、金刚味尊者

金刚味尊者。即金威力菩萨。是佛教的保护神。居于妙高山顶三十三天帝释宫中的最胜楼阁。

据《佛说境界摄真言经》载,尊者己具备佛的种种智能,威力最强,为诸金刚中威力最强劲者,被喻为最胜上味。

能证入一切如来观察智大瑜珈,具无量神通,能随心所欲,变化自如。

尊者能随众生所愿,巧妙地施展神通使其各遂其愿。同时他又嫉恶如仇,凭借自己的无量神通降伏世间恶魔及外道,为保护佛法而建立了无量功德。

210、乘味尊者

乘味尊者即乘味禅尊者。唐代高僧,荆州人。乘味,圆通方便之义。

尊者博学多闻,精研佛典,德行高淳。为了深究佛学真谛,与同州禅僧法振禅师、梁州禅僧乘如禅师一起,由海路前往印度,在折返途中圆寂于瞻波。

能按众生之差别,不生搬硬套佛法佛理,灵活方便地启迪,使众生能达到觉悟境界,从而获致证果。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41)


201、波罗密尊者

波罗密尊者,即济度罗汉。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

尊者十岁出家,学大乘教法,又学律藏,博通戒纲、心乐、禅思。十二年间刻苦攻读,手不释卷。学成后游印度各大名寺,寻访名师,他佛学精博,志在传教,亲率僧俗十人前来中国。路经突厥北面汗呆护衙帐,为可汗说法,深得可汗崇敬,并被挽留。

唐武德九年(626),高平王使唤突厥,将其迎入长安,受到唐高宗的接见。高宗病逝后,太子继位,命尊者居兴善寺,主持翻译佛经,译出《大庄严经》三十五卷。贞观六年(632)冬,唐太宗敕命将所译佛经缮写十部,颁赐全国大寺,使之流传海内。次年,尊者于胜光圆寂,众弟子收其舍利,建塔于胜光寺供养。据《法华经方便品》,尊者救度群迷,化导众生证入觉悟之境界。

波罗密,又作波罗密多罗、波颇、波罗颇、迦罗密多罗,意译明知识、光智、究竟、到彼岸,度无极,指觉悟的境界。

202、俱那含尊者

俱那含尊者,贤劫中之第二佛过去佛,过去七佛中第五佛俱那含牟尼如来。

尊者与人寿三万岁时出生于清净域。据《长阿含经》载,尊者曾举行过一次说法集会,有三万弟子参加。

俱那含,又作拘那含、拘那牟尼、迦诺迦牟尼、羯诺迦牟尼,意译曰金寂、金仙人。

203、三昧声尊者

三昧声尊者,大梵天的变化身。梵名摩诃婆罗贺摩,意为清净、离欲。为佛陀的护法天神。与湿婆、毗湿奴原是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创造神,合称为三大神,主宰三千大千世界,是世间众生的创世神。

据传,佛陀在灵山会上,尊者以金色波罗花献佛,并以身为床坐,请佛为众生说法。时佛陀登座拈花示众。大众皆罔然不知所措。唯大伽叶破颜微笑,于是他得佛印心,传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之正眼法藏。此即禅宗"拈花微笑"、以心传心的由来。尊者既是创造之神,同时却又是毁灭之神。能使世间安稳,万物兴盛;也可使世间灾难丛生,众生苦恼。他诚心诚意崇奉佛法,每当一代新佛出世,他首请转*轮。在佛陀出世后,他创造出古梵文教诲大众,功德无量,终成正果。

佛教有三界之说,其中欲界为具有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欲界之上为色界,为己离食、色之欲的众生所居。色界众生为诸天众,又可分为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等。尊者即为初禅诸天之王,故又称"大梵天王"。传说,尊者口中生婆罗门,两臂生刹帝利,两腿生毗舍,两脚跟生首陀罗,四种姓制方才形成。

在佛教艺术中,常以人间帝王的形象出现,常和帝释天一起随侍于佛陀左右。

204、菩萨声尊者

菩萨声尊者,稽菩萨,梵文菩提萨埵的略称,意译曰觉有情、道众生、道心众生。即追求成就佛果的大乘修行者。

《翻译名义集》卷一引僧肇释:"菩提,佛道名萨埵,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又引法藏释:"菩提,此谓之觉,萨埵,此曰众生。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

尊者修持大乘六度,精进勇猛求大菩提,用诸佛道成就众生。

205、吉祥咒尊署

吉祥咒尊者,吉祥咒,吉祥能持、邪恶不侵之义,故名。

尊者以救护众生苦难为自己的誓愿,尊者能在危难之时保护一切众生。

夜间,如果众生遇到夜叉、罗刹、狂颠、厌蛊、萘枳尼、王贼水火等鬼怪为害,尊者便会前来保护众生。

人行路受强盗拦截,或受深山中恶禽兽袭击,或路途艰险,途中饥馑,以及在大江河湖海中航行遇难,尊者也会前来救护。

若受狂风暴雨之灾,霹雳雷电之害,天空星变,日蚀月蚀,人生疾病,尊者也会前来救助。他能保护众生,并使信众变得聪慧无比,智慧超人。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43)


211、婆私咤尊者

婆私咤尊者,为佛陀弟子。为虚空藏院千手观音之左胁侍者,乃观音二十八部众之一。于密教中,位于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之东方。

尊者生于婆罗门种族。传说为印度吠陀时代《梨俱吠陀》第七卷赞歌之作者。原为邪见外道,自命不凡。执一切觉、草木有命之邪说。据《大智度论》卷三载,得罪后全身陷没地中。据《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谓,尊者从地狱出,位列佛陀法会,受佛陀教化。后改恶从善,归依佛法,证阿罗汉果。

婆私咤,又作婆悉咤、婆四咤、缚斯仙、婆斯仙、婆薮仙人。略作婆私、婆咤。意为最胜、无上。系七大仙、十大仙之一。又据《杂阿含经》卷四十四、《毗婆子沙论》卷一二六载。有婆罗门女名婆四咤,因丧失六子而神智狂乱,祼露形体奔窜于路上,与世尊相遇后,神智随即清醒,进而听闻四尊说法,乃证果位,二者或为同一人。

212、心平等尊者

心平等尊者,心平等,指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

佛教认为,人在忏悔时应起七种心:一、生大惭愧心;二、恐怖心;三、厌离心;四、发菩提心;五、冤亲平等心;六、念报佛恩心;七、观罪性空心。所谓冤亲平等心,即于一切众生,无冤无亲,同起慈悲无彼我之相,平等救度。

尊者遵循佛祖教导,对待冤贼仇敌和父母亲属一视同仁,发大慈悲心,普度众生。因此他的佛性修习己达心性完全平等的境界。

213、不可比尊者

不可比尊者,据《佛名经》载,己获佛的果位,不可比,指佛的德行是不可比的。

尊者遍行世间,广说佛法,劝导众生弃恶从善。他告诫众生不要离开善良的朋友,不要远离诸佛和诸大菩萨;邪恶的势力犹如鱼钓上的饵料,引人误入魔途如蛾赴火。

今世多行善事,转生会有好的报应,否则就会沉入无边苦海,为罗刹鬼所吞食。天资聪颖者也要行为谨慎,否则只会自寻烦恼;若一心追求自身的利益,聪慧的心灵就会被乌云所遮盖。

众生若自身即将获得解脱时,仍要具有佛一样慈悲的心性,救助那些处于痛苦之中的人们,不可有片刻的犹豫。众生遇见不可比尊者可获得极大力量和无边的幸福。

214、乐覆藏尊者

佛教认为,修行佛法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止,可使身心愉悦,获得出家乐、远离乐、寂静乐、菩提乐、涅槃乐等五乐。

世间众生多惑业烦恼,出家达道,可永断此苦;远离欲界之爱欲烦恼,可生禅定之乐;澄心寂静,可发深妙之乐;成无上道,可于法界得自在之法乐;离生死之苦,可入于无余涅槃。

获究竟寂灭之乐尊者出家修习禅定,经历了自初禅以至涅槃的过程,体验了每个禅定阶段的妙乐。

215、火焰身尊者

火焰身尊者,即火焰身菩萨。密号常住金刚。为佛教五大明王之主尊。

尊者能自出猛火,降伏异端,在佛教密教中,大日如来是一切诸佛的总体,不动明王是一切诸佛的教令轮身。不动明王奉行大日如来的教令,表示出忿怒形相,他能念动真言,施展神通力。显现出种种变化身,降伏世间的一切恶魔,收服世间的一切外道,不动明王在密宗中极受推重,享受多数的祭祀,祈祷他降伏罪恶,保护佛教普降爱敬,钩如亡魂。

尊者保护佛法,功德具足,虽然早在大日如来莲花台前已经成佛,但他要作大日如来的童仆,供大日如来役使,所以又称之为不动使者。

尊者名不动明王,又作不动使者。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