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佛经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入海取沈水喻


【译文】

过去有位长者的儿子,入大海去采取沈水香,历经多年,方采得一车,载回家来,拿到市场上去卖。因为昂贵的缘故,一时之间,无人来买。多日过去了,售不出去,内心很是疲厌,苦恼不堪。见人家卖炭,转眼即成交了,便生出一个念头:不如把它烧了作炭,便可以快快地卖掉了。遂即将其烧成炭,推至市上卖了,却不值半车炭的价钱。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借助于广大无量的权便的方法,孜孜不倦,专意进取,仰望着求得佛果。因为难以求得,便产生了退转的念头,以为不如发心去求听闻佛的声教即可悟道的最下根的声闻果,可以速速出离生死轮回的苦海,成为永入涅槃的阿罗汉。

【原典】

昔有长者子,入海取沈水①,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值。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无量方便,勤行精进,仰求佛果。以其难得,便生退心,不如发心求声闻果,速断生死,作阿罗汉。

【注释】

①沈水:即沈香。欲采取沈香的话,当先将树斫断,放着地上,待时日久了,外层开始朽烂,木中的心节,坚硬且黑,置于水中,则沈了下去,所以叫做沈水,也叫水沈。

【解说】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此则可与第六十二则(病人食雉肉喻)并读。

23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译文】

过去有个贼,入富家屋中,偷得锦绣,就拿来裹破旧的粗毛布衣之类的财物,为智人所笑。

世间的愚人也是如此,既有信心进入佛法之中,去修行善法以及种种功德,因为贪图私利的缘故,破坏了断离烦恼的清净的戒行以及种种功德,为世所笑,就如以锦绣裹破衣一般。

【原典】

昔有贼人,入富家舍,偷得锦绣,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种种财物,为智人所笑。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诸功德,以贪利故,破于清净戒及诸功德,为世所笑,亦复如是。


分类:佛经 书名:《百喻经》译文及注解 作者: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佛经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贼偷锦绣用裹氀褐喻


【译文】

过去有个贼,入富家屋中,偷得锦绣,就拿来裹破旧的粗毛布衣之类的财物,为智人所笑。

世间的愚人也是如此,既有信心进入佛法之中,去修行善法以及种种功德,因为贪图私利的缘故,破坏了断离烦恼的清净的戒行以及种种功德,为世所笑,就如以锦绣裹破衣一般。

【原典】

昔有贼人,入富家舍,偷得锦绣,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种种财物,为智人所笑。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诸功德,以贪利故,破于清净戒及诸功德,为世所笑,亦复如是。


分类:佛经 书名:《百喻经》译文及注解 作者: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佛经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水火喻


【译文】

往昔有一人做事,需用火和冷水,就取来了火,以澡盥盛水,放在火上。后来想取火用,而火都灭了:要取冷水用,而水又烧热了。火及冷水,两样东西都失却了。

世上的人也是这般,归依了佛法,出家求道,既已出家了,又回首怀念妻子儿女父母眷属,以及俗世的情事、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恰乐,因此而失却了他原有的功德精进的火苗、持受戒律的清净之水。念恋情欲的人,两样都失,也是这般。

【原典】

昔有一人,事须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①火,以澡盥盛水,置于火上。后欲取火,而火都灭;欲取冷水,而水复热。火及冷水,二事俱失。

世间之人,亦复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还复念其妻子眷属世间之事五欲之乐。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宿:同缩,取。

【解说】

进不得邯郸之步,退又失寿陵之义,俱是两失之境。


分类:佛经 书名:《百喻经》译文及注解 作者: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佛经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种熬胡麻子喻


【译文】

从前有个愚人,生吃胡麻子,觉得味道不美,炒了吃,味美,便想:不如炒了再种,而后就能得味美的胡麻子了。于是就炒了来种,永远失掉了生长出来的因。

世人也是这样,由于菩萨过去时长期修行,专就困难之处做苦行之事,世人以为这不顺当怡乐,便想道:不如成为阿罗汉,速速断离生死之道,永入涅槃,这功效很容易达到。而后来再想求佛果,毕竟是不可能了。就如那焦了的种子,不再有生长的因了。世间的愚人,也是这样断灭了精进的因。

【原典】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①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

世人亦尔,以菩萨旷劫修行,因难行苦行,以为不乐,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罗汉,速断生死,其功甚易。后欲求佛果,终不可得。如彼焦种,无复生理。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注释】

①熬:炒。

【源流】

《菩提资粮论》卷四:如被烧种子,虽置地中,水浇日暖,终不能生。(《中华大藏经》第二十九册第四六八页)

《法苑珠林》卷二十三:事等破瓶,义同焦种,亦如多罗(绵),既断,宁可重生。析石已离,终无还合。(《大正藏》第五十三册第四十五页)


分类:佛经 书名:《百喻经》译文及注解 作者:求那毗地(译)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佛经

《百喻经》译文及注解--人效王眼瞤喻


【译文】

从前有一个人,想讨国王的欢喜,就问他人:「如何才能得国王的欢心?」有人说道:「你想讨国王的欢喜么,他的形相,你应该仿效。」此人这就到国王那儿去,见国王眼皮眨巴眨巴,于是也仿效着眨巴眨巴。国王便问他:「你是病了?还是着了风了?怎么眼皮眨个不停?」此人答道:「我眼没病,也没着风,想要讨得大王的欢喜,见大王眼皮眨巴,所以也学着眨巴。」国王听了这话,就勃然大怒,即刻令人对他施行种种惩罚,并赶出国去。

世人也是这样,想要亲近佛陀,求得顺理益己的善法,来使自己的德行增长。既已亲近了佛陀,却不懂得如来法王为了大众的缘故,佛陀用种种善巧权便的方法来引导世人进入佛法之中,不免显出一些阙失短处来,或是听到佛法有字句不正的地方,就讥讽毁谤起来,学它的不是之处。由于这个缘故,便永远在佛法中失掉了修行的顺益,堕落于地狱、饿鬼、畜生三恶之中,如那个愚人一样。

【原典】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问余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语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当效之。」此人即便往至王所,见王眼瞤,便效王瞤。王问之言:「汝为病耶?为着风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着风,欲得王意,见王眼瞤,故效王也。」王闻是语,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种种加害,摈令出国。

世人亦尔,于佛法王欲得亲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长。既得亲近,不解如来法王为众生故,种种方便,现其阙短,或闻其法,见其字句不正,便生讥毁,效其不是。由是之故,于佛法中永失其善,堕于三恶,如彼愚人,亦复如是。

【解说】

此则可与第五十七则比看。《杂阿含经》卷十四:如卖针人,至针师门,欲求卖针,终不可售。(《中华大藏经》第三十三册第一三九页)


分类:佛经 书名:《百喻经》译文及注解 作者:求那毗地(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