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042
ml042
ml042
ml042
ml042



2・16 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又使得蒋保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梦想落空






  辽沈战役结束后,蒋介石预感到华北局势紧张,乃千方百计地促使傅作义集团南撤,并委以“东南军政司令长官”的头衔,令其掌管东南地区的军政大权。蒋介石企图以此为诱饵,调傅作义的50 万人马撤至江南,以加强长江下游的防备。妄图确保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

  傅作义有傅作义的打算。他当时任华北“剿总”总司令,辖4 个兵团12个军42 个师,约50 万人,其中傅系有17 个师,蒋系有25 个师,分布在东起山海关,西至张家口约500 公里的狭长地带。傅有意把傅系兵力量重点放在平绥线上,而把蒋系兵力重点放在平津线上。这样部署,就是为了西撤绥远方便起见。当傅接到蒋要他南撤的命令时,他虽不敢公开违背,却迟迟不作部署。一是傅作义认为东北野战军入关不会太快,平津还可以支持一段时间;二是即使平津不保,撤至绥远,自成局面,要比南撤被蒋的势力所吞并,前途要好得多。

  毛泽东洞悉蒋、傅二人的心理,他在给前线指挥员的电报中指出:敌人总是对我们估计不足,对他们自己总是估计过高,但他们已是“惊弓之鸟”,随时准备飞走。为了拖住傅作义集团,不让其东撤西逃。毛命令东北野战军不等休整提前秘密入关,以突然动作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之敌,目的是隔断敌人从海上逃跑的退路,并使其不能收缩兵力,以便尔后各个歼灭。接着又命令华北第三兵团在平绥线包围张家口,吸引傅作义主力西援。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部队,遵照军委命令,分路向平、津、张地区靠近。华北第三兵团首先包围张家口、宣化,傅作义果然命令北平地区之博系主力三十五军和一○四军的一个师援张,由于傅的主力被诱西线,平津之敌未敢决策南逃。

  等到傅作义发觉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自喜峰口源源入关,以为要同华北军会合直取北平,所以又忙调西援之三十五军撤回北平,其他各部亦向北平收缩。不料三十五军在撤退途中为我军抑留于新保安地区,同时由北平西去接应的部队也受到歼灭性打击。

  当时,淮海战役正打得不可开交。黄维兵团和杜聿明集团军处境危险。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连续数次电告平津前线:被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包围在徐州西南地区的敌军三十四个师,有在十日内解决之可能。此敌解决,蒋军全局动摇,势必重新部署。有可能以海上集结待命的数十艘船只,突然北上,接走平、津、塘诸敌。现在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跑。据此,东北野战军应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而不是首先包围北平),隔断诸敌之联系。为了使蒋不好下决心从海上出逃,在目前两星期之内一般应采用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办法。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南口诸敌实行围而不打,否则将迫使南口以东诸敌迅速策划狂跑。对于平、津、通县诸敌,则实行隔而不围的办法,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以待部署完成后各个歼灭敌人。

  毛泽东的“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办法确实出乎蒋、傅意外。蒋介石起初认为东北野战军不可能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立即入关,这是蒋的大意之一;东北野战军入关以后又没有首先包围北平,蒋不知是欲擒故纵的缓兵之计,误以为是毛的力量不够,这是蒋的大意之二;毛令淮海战场缓期歼灭杜聿明集团军,蒋不知是有意策应,没有果断下决心接走平、津、塘的兵力,这是蒋的大意之三。

  我军在平津地区的兵力部署得妥妥当当,作了适当的休整和准备之后,从容不迫,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谋略,逐次歼灭了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北平孤军已成我囊中之物,经过艰苦的谈判,终于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兵不血刃,解决敌人的三种方式之一――北平方式就这样产生了。
ml042
ml043
ml043
ml043
ml043
ml043



2・1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胡宗南背着延安这个包袱,让毛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梁梁上转着圈圈,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战争是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而土地、城池的得失又往往是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寸土必争,寸利必夺,这才是战争的普遍规律。但同样是“取”,方式却各不相同。一种是要取就取,直截了当;一种是要取不取,先与后取。

  江西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前夕,红一方面军指挥曾为这两种方式孰是孰非,争了起来,王明“左”倾路线的代表主张外线出击,御敌于国门之外。反对战略退却,理由是退却丧失土地,危害人民(所谓”打烂坛坛罐罐”),对外也产生不良影响,他们害怕我们退一步,敌之堡垒推进一步,根据地日蹙而无法恢复。

  再看看毛泽东的意见。他认为:关于丧失土地的问题,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如果我们丧失的是土地,而取得的是战胜敌人,加恢复土地,再加扩大土地,这是赚钱生意。??不愿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不在一部分人家中打烂坛坛罐罐,就要使全体人民长期地打烂坛坛罐罐。

  然而,毛泽东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他的意见不被采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

  在延安,毛和西北王胡宗南开始了周旋。这一回,毛的“赚钱生意”做成了,不像前一次,他虽然知道怎样做生意赚钱。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胡宗南受蒋介石之命重点进攻陕北。他扬言不攻占延安决不结婚。毛泽东带着二三百人主动撤离了延安。起初,一部分人不同意撤离延安,并要“不放弃一寸土地”、”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莫斯科也认为撤退的决定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的失败就此到来。然而毛却不服气,他说:不就是几座窑洞吗?丢掉一座空城没有关系,目的是粉碎敌人的军队。放弃延安,将来还要回来。

  后来毛向师哲解释主动撤离延安的道理:蒋只要一占领延安,他就输掉了一切。“你懂得拳击吗?收回拳头,是为了打出去更有力!”他不是害怕蒋进攻延安,而是害怕蒋不来进攻。①

  蒋介石得意地飞到延安,毁坏了那里的坛坛罐罐。而且预言,只需三个月的时间就可彻底消灭共军。可三个月之后,蒋介石攻占延安的军队被一点一点地吃掉,这是他在这座空城里叫喊时所没有料到的。

  一年以后,延安又回到了共产党的手里。不过毛和党中央没有再回到延安,而是适应形势的发展,东渡黄河,到冀中的西柏坡去了。那里更便于指挥全国各战场。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敌人要夺,就主动地让给他。别看在我手里是宝,给了敌人就像扔给他一个大包袱。胡宗南就是背了延安这个包袱,让毛泽东拖着他在陕北的沟沟梁梁上转圈圈,肥的拖瘦、瘦的拖垮。

  蒋介石、胡宗南吃不了兜着走,毛泽东却以延安换取了全国。

  ①《在历史巨人身边》第338 页。
ml043
ml045
ml045
ml045
ml045
ml045



2・19 攻破一点,全盘皆活。首战东北是毛解放全中国的最妙的一步棋






  战场就像棋盘,双方的兵力部署就像落子布局。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上,指挥几百万大军作战,毛泽东算得上“特级大师”。

  在双方交战最激烈的关键时刻,局势复杂,险象环生,变幻莫测。一步妙棋,满盘皆活;一着投错,也可以导致满盘皆输。

  三大战役之前,国民党军队被分割于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地区。从表面上看,敌似乎呈优势,但毛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几百万平方公里的战场,决战的突破口选择哪里?这一步棋就颇费思量了。毛泽东经过周密细致的分析,最后作出判断:首战东北。

  东北是我军势力较强的地区。解放区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七,群众基础好,军事实力也占绝对优势。而敌人在东北只占领几个城市,孤立分散,地域狭小,补给困难。蒋介石也深感到他在东北已是力不从心,计划“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但是他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毛泽东摸透了蒋的心理,东北这步棋,你该走不走,他就先下手为强了。又吃棋子,又占地盘,何乐而不为?结果辽沈战役不但歼敌47 万余人,完全解放全东北,而且使蒋介石“撤退东北,巩固华北,确保华中”的计划成为泡影,同时,还避免了我军先打华北则两面受敌的被动局面。

  毛泽东选择首战东北,旗开得胜,全歼东北顽敌,为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首战东北是毛的一步妙棋,而东北战场先打锦州,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则是毛的又一步妙棋。若按照林彪的意见,则是先打长春,当然林彪的考虑也有他的一定道理:长春之敌为我久困,是东北战场上的弱敌,较之沈阳、锦州之敌较容易取胜。而且攻打长春,还可以吸引沈阳、锦州之敌援长,以便于打援。如果先打锦州,则所遇敌人较长春强大,不易攻克。在敌人“集中兵力固守大城市”的方针下,打小地区又会到处扑空。

  毛泽东和林彪有分歧。毛认为,从局部看,长春孤敌,容易攻打。但敌人却企图以长春来牵制我军,掩护沈阳、锦州之敌改善态势,并且进行撤退的一切准备。若我军先攻长春,便正中敌人下怀;而攻克长春,不但敌不来援,反而会吓跑沈阳、锦州之敌,迫使蒋下决心撤出东北或者从海上逃跑,不利全歼东北敌人,影响全国战局。锦州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锦州敌人比长春多,但锦州至山海关一线各点敌军孤立分散,攻歼取胜比较可靠;在北宁线上作战,可以吸引长春、沈阳之敌援锦,有利于打援;还可以分割东北和华北的敌军势力,打下锦州,就关闭了东北的大门,东北战场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华北的敌军增援则将因我华北解放军的牵制而削弱。

  所以,毛泽东果断地电告东北野战军:“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城,而置长春、沈阳之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之后,毛又电台林、罗:”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其后一切目的都未能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果不其然,打下锦州,全盘皆活。蒋介石深知这一招的厉害,连忙飞抵沈阳,亲自督战,叫嚷:“东北局势好坏,就在锦州一战。”结果,我军一举打下锦州,又在黑山、大虎山地区歼灭廖耀湘援敌。至此,辽沈战役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我军手中。

  难怪范汉杰在惨败面前又不得不承认毛的雄才大略:“贵军神机妙算,弃长春,舍沈阳,突然亲击锦州,扼住我军战略咽喉重地,乃出我军意料之外,锦州,犹如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负华北,贵军夺下锦州,恰好像从中间折断扁担,使东北与华北分离,棋着厉害。??”
ml045
ml044
ml044
ml044
ml044
ml044



2・18 慎重初战,掌握主动。毛在淮海战役中,首歼蒋的嫡系黄伯韬兵团






  辽沈战役还在激战之中,毛泽东就不失时机地部署了淮海战役。徐州南屏南京,北通冀鲁,是华东、中原的交通枢纽,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蒋介石把他的80 万大军集结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铁路两翼,妄图以其精锐部队为核心,兵力靠拢,渭集一团,让我“吃不掉、啃不烂、歼不了”,并互相策应,守住中原,确保南京安全。

  淮海战役的第一战怎么打法?毛泽东分析了徐州方面的敌情,最后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

  ①黄伯韬兵团是蒋介石的嫡系,当时驻兵新安镇。毛泽东认为,如果首先进攻新安镇、运河车站等地,就可以分割敌人。对黄伯韬兵团实行围歼,必然促使敌人重新调整部署,这样我军就有机会对渭集一团的敌重点实行分割包围、有利于战役的发展。为了迷惑敌人,使敌军摸不透我军首战的方向,毛泽东命令部队从四面八方对徐州展开攻势,形成一种首战徐州的态势;同时以优势兵力,即我以两个纵队消灭敌一个师的比例,以六至七个纵队围歼黄伯韬兵团;而以五六个纵队实行分割包围、阻援打援,牵制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使其不敢东援。敌处处告急,又不能断定我之主攻方向,所以处处设防,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黄伯韬兵团被歼于碾庄地区。

  歼灭了黄伯韬兵团,就如同断了刘峙一臂,而使我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还切断了敌人的海上通道,形成包围徐州,兵临淮海之势。这样,刘峙集团就陷入孤立无援、又无路可逃之绝境,为最后消灭杜聿明集团打下了基础。而且,敌人不能南逃,这就减轻了以后渡江歼灭长江以南敌人的难度,最终粉碎蒋介石“经营华南”的企图。

  可以这样说,淮海战役打得漂亮,和首歼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有很大的关系。初战选择得当,对整个战役就会起积极的影响,使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甚至决定整个战役的胜负。

  所以,军事家对初战极为重视,而且出兵谨慎,毛泽东曾经说首战有三个原则不可忘记: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讨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三大战役首战东北、辽沈战役首打锦州以及平津战役首攻新保安、天津,都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重视初战的指导思想。辽沈战役要照顾全国;打锦州要照顾东北和华北;打新保安、天津、塘沽要照顾北平;首战黄伯韬要照顾淮海战场各敌。所以初战不是孤立的,要从全局和战役发展的高度来确定初战。初战只许胜,不许败,这样可以鼓舞士气,而且可以赢得主动,从容部署以后的战斗,初战失利,则原先的计划就被打乱了,一挫再挫,失去了战场的主动,甚至影响全战役的胜利。

  ①《毛泽东选集》第1245 页。
ml044
ml046
ml046
ml046
ml046
ml046



2・20 攻心为上,瓦解敌军。刘戡的7 个旅眼睁睁地看着毛从他们的枪口底下在河堤上走了三百多米,翻过一个小土岗、不见了






  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成功的心理战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谋略。

  毛泽东用兵,就很重视心理战。不仅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广泛地运用心理战术,有力地配合军事作战,而且把心理战提高到“政治攻势”的高度,构成了其军事谋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听起来有些令人难以相信,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曾在芦葭河岸的黄河岔被刘勘的追兵逼到了死亡的狭谷,敌人占着两座山头,居高临下。另一面是咆哮的芦葭河,毛泽东随行只有二三百人,全部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很多人都已把生死交给了命运之神。

  忽然,毛泽东把烟头掷在地上说:“放心跟我走,老子不信邪。”他从容地转身走上黄河岔的堤岸,不紧不慢地,顺堤向西北方向走去,卫士和警卫人员担心毛的安全,赶紧围了上去,都被毛的喝斥声止住了。

  就这样,毛不紧不慢地在河堤上走着,身后二三百人紧跟着,屏住了呼吸。起初还有一两个子弹在毛的周围钻进泥土,离他只有二三来,随后,奇迹发生了,身后那些山头,枪炮声忽然停止了。刘戡的7 个旅眼睁睁地看着毛从他们的枪口底下在河堤上走了三百多米,翻过一个小土岗,不见了。

  也许是侥幸,也许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毛后来谈到这件事时得意地唱:“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族旗招展空番营,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这是《空城计》里诸葛亮唱段。毛以他那自信、坚定的步伐踏乱了刘戡的心,从而转危为安。

  “将军可压心”,心理战的对象很多,但主要是敌人的指挥官。在指挥作战中,指挥官的心理状态在许多方面决定着整个军队的命运。所以掌握其心理,利用其弱点,有针对性地对其施行心理战,必定能取得对敌作战的许多优势。诸葛亮在城头焚香抚琴,与司马懿唱空城计,就是抓住了司马疑心重这一弱点,才得以智退重兵,免遭惨败。

  深入了解敌军指挥官的军事才能、战斗意图、道德观念、性格人品,甚至特殊的嗜好是极为关键的。

  济南战役中争取吴化文将军起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吴化文原属西北军,过去对人民曾有过罪恶行径。但是在济南战役中他却立一大功。他带着九十六军两万人战场起义,等于砍掉了王耀武的一只臂耪,对我军攻下济南,全歼王耀武集团起了重要作用。

  吴化文的起义,心理战起了不小的作用。我方为了争取吴化文战场起义,首先派出联络干部,通过吴化文的一名师长建立了内线关系,经过长期的工作,吴答应起义,但要等待时机。说得很圆滑,也很含糊。后来吴的夫人苦口婆心劝其起义,还搬动了吴的父亲。这还不够,吴夫人的一位亲戚是地下党员,知道吴化文和韩复榘一样,遇到大事都要打卦算命卜吉凶。于是找了一个有名的“小诸葛”替他算命。第一卦说:先生有桩大事犹豫不决,一块石头一落地就交好运了。吴对此疑惑不解。又找他母亲到后祖庙求签问卦,卦上说:“波涛一小舟,水尽到滩头,展开冲天翼,勋业升玉侯。”吴化文见到卦文,认为“大意如此”,才下定决心,不再犹豫。

  吴化文生性多疑,遇事很迷信鬼神,这正是他的弱点,我方正是摸透了他的脾气和心理,才成功地争取了吴的起义。

  心理战讲究“兵不厌诈”,而同样是心理战,当作“政治攻势”来用,是应立足于“正义”二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极大限度地孤立顽敌,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要达到团结自己,孤立、瓦解敌人的目的,关键是要揭露敌人的非正义性,极大地宣传我之正义性。正义才是争取民心、甚至争取敌军中的动摇力量的基础。

  日本人也曾在中国使用心理战术。什么“日中亲善”、“大东亚共荣圈”等都是用来削弱中国人民对日军侵华的抵抗情绪的。但是,日军在中国领土上犯下的滔天罪行很快就揭穿了其政治欺骗的真面目,把全民族推向了抗战的前线。

  倒是我方成功地利用日本军人组成的“反战同盟”和“觉醒同盟”,直接把电话机接在日军的电话线上跟日军讲话,削弱了日伪的战斗力,对于瓦解敌军做了大量的工作。
ml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