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34章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诵《迦叶佛遗教经》。

【其声悲紧】紧就是急促,急促、急迫的意思。

【思悔欲退】因为他很精进,知道生死痛苦,结果太急促的修行反而退道心,思悔欲退意思是说修行难,简单讲因为他太过悲伤生死无常很精进,却适得其反,佛道漫长,佛道漫长就退道心了。

【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爱弹琴,我喜欢弹琴,

【佛言:】琴的线如果放松了。

【弦缓如何?】线如果放松了呢?无声。

【对曰:不鸣矣!】就没有声音,琴弦缓就是把它放松,一弹无声,对曰:不鸣,不鸣就是发不出声音来,琴你把它放松了,就是比喻一个人懈怠不修行偷懒,偷懒能修什么行呢?

【弦急如何?】这个弦,急就是紧,这个弦线拉得很紧的时候,这个急不是急慢的急,就是紧,就是把它拉得很紧,弦把它绞得紧的时候。

【对曰:声绝矣!】绝就是断掉,绝就是断掉,声音不能中和,绝就是断掉,或者是止,停止的止,或者是竭尽所能的竭,都是一样。这里有四个字都是跟这绝一样,断或者是灭,或者是止、或者是竭,声音就没有了,弹下去太紧,嘟、嘟、嘟因为我弹过琴我知道,弹吉他。我们弹过琴的知道。

【急缓得中如何?】我们把琴的弦不要调的太紧,也不要放得太松,修行就是这样子。不能太懈怠,也不可以一下子就太精进,精进到脑神经衰弱整晚睡不着,念佛念整夜,该睡不睡、该吃饭不吃饭,那不应该。修行还是一样要配合生活,照常吃饭的时间吃饭,该睡的时候睡觉,时间我们自己掌握,把我们的情绪抒缓。所以急缓得中如何?

【对曰:】他就这样回答。

【诸音普矣!】这个普就是周遍的意思,这个声音这样很好很周遍弹下去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要调适。

【心若调适,道可得矣!】要调我们这颗心,不能调得太紧张硬要精进,修到脑神经衰弱,晚上吃安脑丸,不必这样子。也不能调得太烂,睡得昏昏沉沉的也不精进,这样不行。

【于道若暴】暴就是急躁,如果对我们修行很急躁的时候,这个暴不是暴恶,这个暴不是恶是急躁的意思。我要修行,以前在光华路有一位菩萨听到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有多好,三更半夜都爬起来拜地藏王菩萨,三更半夜,修到后来神经有一点衰弱,现在晚上都睡不着。请教师父:我听到地藏法门,很高兴就念《地藏经》,整天都诵一天都诵好几部,一部《地藏经》诵完要一个半钟头至两个钟头,他一天诵好几部,念地藏圣号拜一整天。我说:你这样马上就会倒下来,你这样子马上就受不了,果然不错,过不了多久就倒下来了,没多久就得了神经衰弱症,真的!后来我又到光华路看她,说:不拜佛了。她说:拜佛神经衰弱,先生事业不顺,自己的身体又搞垮了。那就是不懂佛法,没有听经没有闻法,只知道要修行、要修行,不懂得调身调心,修不了多久就倒了。你记住道是漫长的,你记住师父的话,佛道是很漫长的,要一步一步。外省人讲的就是要慢慢来,要慢慢来,用那个煎熬的功夫。忏公常常讲:就像炖这个绿豆汤要慢慢来,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这样子,不能一下子就开大火,不能让你这样子,修行不能让你这样子,这样子马上就死了。所以不出我所料马上就到现在都不拜佛了。急躁、急躁,一听到法,太好了,拼老命的,急躁。

【暴即身疲】你看,释迦牟尼佛实在是伟大的人,太急躁马上就会觉得很累,修行修不好对不对?

【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身体若承受不了,意,我们的心就烦恼了,身体承受不了,日夜精进不休,日夜不停的念佛,佛陀也没有叫你这样做,认真是需要,精进也是好的,该吃的时候吃,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所以我觉得广钦老和尚很伟大,有人说:老和尚、老和尚,我如果念佛都会念到睡着,怎么办?老和尚回答那一句实在好,念佛想睡就去睡个饱再起来念,实在很厉害。他也不跟你说太多,看他多厉害,师父,我念佛念得很想睡怎么办?去睡个饱再起来念,那倒是真的。虽然是一句很平淡的话,这就是真理。本来就是睡个饱再起来念,何必自己一直煎熬对不对?所以说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这样子我们就会烦恼。

【意若生恼,行即退矣】我们的心如果产生烦恼,我们的修行就会退。

【其行既退,罪必加矣】那么我们的心修行如果退道心,那么我们就会乱做,罪就会很重。

【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只要你这一颗心保持清净安乐,身、心好好的调适一下,身体不好要看医生,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样子。不过你不要因为自己太懒惰而找理由,十点就去躺在床上,自己说:该睡就要睡,六点爬起来,六点半爬起来,已经睡八个半钟头了,该吃就要吃,这个实在太好吃懒做了,还自己安慰自己,那就太严重了,就太严重了。

【此第三十四章明学道之法,须善调身心,勿令缓急失所也】不可以太缓和也不可以太急。

【儒者亦云:其进锐者其退速】进步快退得也快。

【又云:勿忘勿助盖三乘出要类如此】意思是说不要忘记这个助,就是不要太精进的意思,千万不要忘记道,勿助,助就是外缘很重,表示说坚持自己,也不要太忘记了,也不要说太精进了,三乘出要类如此,修行一定要中道、中道。这就是说有一些女众修行,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她先生如果说:老婆,你不要叫那种声音,要休息了,要清净、要清净,结果她先生过不了多久,就在外面乱搞了。学佛也是这样子,要调整夫妻之间,所以有家庭很难修行。如果只有你一个在修行,变成孤军奋斗,还怕先生不高兴,还要照顾小孩,很难修行。


分类:佛经  书名: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慧律法师(讲解)
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35章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这个滓就是污秽无用之物,污秽无用之物,简单讲就是液体的沉淀物,沉淀物,这个去滓就是渣的意思,去滓成器。我们炼铁,渣要去除就成器。

【器即精好】器具就很好。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我们的烦恼要去除。

【行即清净矣】我们的心去除烦恼,这样我们的行为心就清净。

【此第三十五章喻明垢染不可不除也,但除垢染,即成清净,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有去翳法】翳就是眼病,还是眼疾,眼睛有病,眼睛有障碍,也就是眼珠所生的白膜,眼珠所生的一种白膜,膜就是一个肉部,左边一个月亮的月,应该说是肉部,右边一个莫可奈何的莫,白膜,眼珠所生之白膜可以障碍人的眼睛使我们看不清楚。

【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也】与明就是给你光明,只有去除眼睛的白膜,没有比这个可以使眼睛更明亮的方法了,没有了。因为你眼睛本来就是明亮的,只是那一层白膜遮住而已,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佛性了,不用再让你更加光明。所以别无与明之法,加一个「之」意思才更清楚,别无与明之法。别无与明之法,之,加一个「之」字。怎么可以给你光明呢?与明就是给你光明呢?我们本性本来就有光明,要怎么样给你光明?眼睛本来就看得到了,你只要把白膜去除,眼睛就看得到了,简单讲就是你只要放下当下的烦恼,你就是在修行。圣人就是一直放下,要记住,学佛就是说你什么都要懂得放下,你就接近道,你如果说什么都要执着或者认为说有法可得,你把佛道当作它是一个形相,它是得到什么?错了、错了。佛道无形相可得无一法可得,只有一个清清静静的,一颗觉悟的心,透视每一法不可得,全部在缘生缘灭法,全部放下就是这样。你放下多少心就得到多少清净,就这样全部放下就是佛。

【成佛作祖岂于心外有法可得哉?】心外怎么有法?离心无别法。

【不过净除习气而已】要清净去掉我们的习气而已。


分类:佛经  书名: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慧律法师(讲解)
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37章


【可不发菩提心急悟无修无证之要旨乎?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此第三十七章深明心近则近】还是心的问题是吧?

【心远则远,而不以形迹】形迹就是外表。

【论远近也】形迹是指仪表或者是言行,表示不能在事相上论远近,修行要在心地上,心地。

【金口诚言】佛诚实言。

【重戒若此,末世弟子奈何弗思!僧祗律云:波罗脂国有二比丘,共伴来诣舍卫问询世尊中路渴乏无水】乏无水。

【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这个念ji水,汲水就是取水而喝,而饮。

【汲水便饮】一比丘汲水便饮。

【一比丘看水见虫,不饮】六十六页。

【饮水比丘问言:「汝何不饮?」】汝何不饮?

【答言:「世尊制戒不得饮虫水故」彼复劝言:「长老但饮」】只要你喝。

【勿令渴死】不要让他渴死,渴死【不得见佛,答言:「我宁丧身,不毁佛戒」遂便渴死】,他死后灵魂【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天身具足。

【是夜先到佛所礼足闻法,得法眼净】什么叫做法眼净呢?法眼净就是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没有障碍叫做法眼净,简单讲就是观见真理而无所障碍叫做法眼净,法眼净又叫做净法眼或者是清净法眼意思是一样的。

【饮水比丘,后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问:「汝从何来?」】你从何来?

【「为有伴否?」】你有什么伴吗?

【彼即以上事答】他就根据上面而回答,

【佛言:「痴人!」】愚痴的人。

【汝不见我,谓得见我】你根本没有见到我,你认为见到我。

【彼死比丘已先见我】因为他转天人身来见到佛。

【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摄诸根,虽共我一处,彼离我远,彼虽见我,我不见彼,若有比丘,于海彼岸,能不放逸,精进不懈,敛摄诸根】敛摄就是收敛诸根。

【虽去我远,我常见彼,彼常近我】所以我告诉诸位要不要修行不是光靠师父在身边,你如果每天都靠师父,这样子勉励我们,这样子叮咛我们,偶尔是可以。每天都要在旁边这样打,像打牛那样你才要修行,我说:你这个孩子没救了,没救了。师父哪有可能一辈子都陪伴我们呢?不可能的。就像甲,我们所说的这一段,我们要懂得用功,依法不依人。师父讲的法,佛陀讲的法,祖师大德讲的法,我们如果觉得有道理,能让我们受益,我们就要依法而修,依法而修。修行师父启发我们,其余的要靠我们自己,其余的要靠我们自己。我这个比丘僧团都是以这个方式,我跟一些老法师的作风不同,老法师的作风就是早课把他们盯得死死的,晚课把他们盯得死死的,二十四个小时都叫徒弟跟在他身边这样子,那这样没有办法。结果师父不在的时候,那些徒弟就开始摸鱼,摸鱼,不会自动自发,这种教育的话变被动的教育,被动的教育。所以原则上我们要持好,其他的要看诸位的觉性,太过离谱的,我们不要让他住这里,他不修行在这里做什么?六十六页的中间。


分类:佛经  书名: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慧律法师(讲解)
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36章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我们人可以离开三恶道,要得到人身,得为人难就是得到这个色身,色身是根器叫得为难,得为人难就是能够投胎成人这不简单,意思就是稀有难得。因为我们如果投胎做狗,我们就不能修行,投胎成乌龟我们也不能修行,对不对?我们为人堪称法器可以修行,人类是为真理而来的。

【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投胎为人,投胎为人放下女身要转女身变为男身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女众身难修行,难修行。

【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都具足难,这个不简单,做男众又六根完具更难。

【六根既具,生中国难】这个中国要注意,这个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表示文化、经济的中心,中国是指文化、经济的中心,发达的城市,发达的城市。这个中国是对边国来解释的,中国是对边国来解释的,边国。所以大家都称他的国家为中国,生中国难。

【既生中国,值佛世难】碰到佛出世很困难。

【既值佛世,遇道者难】还晓得修道,修四胜谛、十二因缘这个更难。

【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连执着都没有。

【无修无证难】【此第三十六章展转明难得之事以深警人,令勿失良缘也,不达无修无证岂名真正发菩提心?不发真正菩提岂名信心?不兴信心,岂名遇道?既不遇道,值佛何益?既值犹不值】虽然碰到了等于没有碰到。

【则中国犹之边方,既中国不异边方则六根具犹不具,既六根具犹不具则男子亦非男子,既男子不成男子则人身何异恶道】简单讲你如果没有修行就没有意义的意思。

【静言思之】你要好好冷静人生的出世实在是为真理而来。如果我们人出世以后没有遇到佛法,生命完全失去意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好吃懒做死后一把骨头,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的出世是为真理为觉悟而来出世的,这样子这个生命有意义。


分类:佛经  书名: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慧律法师(讲解)
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 佛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解读 第38章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几间就是多久,来我问你: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

【对曰:数日间】世尊:我看差不多几天而已,

【佛言:子未知道】你还不知道这个道,真正的道,这个知跟道要分开来念,子未知、道,你要读成「你不知道」这就错了,你根本就不晓得道是什么?要这样解释才对。子未知道,哎呀!你不知道,那错了,子未知、道,意思就是你道根本不明瞭,就是你离道还很远。你说生命有几天的生命,表示你对无常体认不深。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

【对曰:饭食间】差不多吃一顿饭的时间,

【佛言:子未知道】你也是离道很远,你也是不了解道是什么?

【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

【对曰:呼吸间】呼吸之间,这一口气吸进去,没有吐出来就往生了,

【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啊!你太了解无常了,你真的是了解这个道,所以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我不晓得这个世间,你在苦恼什么?你困扰什么?你不高兴什么?还是你高兴今天拥有什么?都是假相的东西。每天都在变化,明天你的生命在不在,你不知道。前几天报纸刊登的,讲起来实在是很悲哀,有一个搞建筑的盖房子,有一座升降梯,就是盖房子,临时用来吊东西的升降梯,工人太粗心了,他想说每天这样子走没有问题,每天走来走去,边走边说话、边走边说话,升降梯来了就踩进去,没踩着就掉进中间的隙缝,那个缝小小的不是很大,不是很大,刚好一个人的宽度就掉进去,掉进去马上死。早上去上工,下午他太太来收尸,来收尸就这样子,一脚踩错了生命就没了。你说他要来修行,来不及了。早上高高兴兴的去上工,下午在殡仪馆了,在殡仪馆了,都是这样子。像我的朋友去荣总做工,一天赚几百块,转个身台风把电线吹下来,去触到高压电,零点一秒马上死,连一秒钟都没有,连一秒钟都没有,触到,啪,死的时候整个脸都变黑。你看过被电电死的吗?都皮开肉绽,都裂开、爆裂,都爆裂,整个脸都变黑,紫色,深紫色,被电电死的。几岁?十七岁而已,十七岁而已,很快啦!菩萨,真的,所以子知道矣!要深深的体会这个无常,所以我才告诉在座诸位,你如果这个《佛遗教三经》读得透彻不必读《大藏经》,你这一本读得透彻就不得了了,你每天读这一本,读得透彻就不得了了,你就入道了,真的。

【此第三十八章明人命无常,不可不知也,一期色心连持不断名为命根,乃依本识种子假立非有实法,出息虽存】吐这一口气出去虽然还存在。

【入息难保】你这口气要吸进来就难保,不一定的,这口气出去吃汤圆刚好噎死,吃汤圆,汤圆吃了大家又多了一岁,也可以说少了一岁,所以入息难保。

【况刹那刹那念念生灭】念念生灭。

【非沈思谛观,岂能知之!昔西域有一国王,不信佛法问祖师曰:「吾见外道种种苦行尚不能折伏婬心」而今沙门四事如意】饮食、医药、卧具、衣服叫做四事如意,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很如意,都有供养。

【岂能断烦恼耶?祖师曰:「王试取一狱中必死罪人」】就是判死刑的人。

【满器盛油,令其手捧用四屠人】就是拿刀的人。

【出刃随后】就是跟着他后面走,就是跟着他后面走,刀出削,出刃就是刀拔出来等着,用四个屠人拔刀在后面等,东、南、西、北都站好。

【若能一滴不失,便赦其罪】如果能一滴不失去,这样子便赦免你的罪。

【若倾一滴,随手斩之】就斩了,就斩头。

【同彼游于四衢】衢就是四面通达的道路,就是游街。

【王更尽出宫女音乐】你可以好好的在旁边跳舞、唱歌给他看。

【遍处歌舞试问罪人何所见闻】看这个罪人有什么见闻,他见到什么?

【王如其言】王就照他这么讲。

【令一罪人手捧满油遍历四衢女乐丛中】女人唱歌、跳舞都跳给他看唱给他听。

【一滴不墮,因赦其罪,召而问之:】就问他说你走这一趟,端这桶油都没有溢出来,我请问你?

【「汝于四衢何所见闻?」罪人答曰:「我于尔时唯恐一滴油墮,白刃加头」】白刃就是锋利的刀,砍下去我就死了。

【故惟见手中之油更无他见闻也】什么都没有看见。

【祖白王曰:「彼惟惜此一身之死」遂于色声无所见闻何况沙门秉佛无常无我至教,痛念无量劫数生死之苦安得不断烦恼!彼外道等,不知无常无我徒事苦行】那个外道也不知道无常无我,只是白白的浪费这个苦行。

【故无益耳,王乃信服,噫!诚知人命在呼吸间】何必等到拿刀的人随后。

【何俟屠人执刀随后而心始无放逸哉!】我们不必人家拿刀在后面才不放逸,平常我们就要赶快精进,赶快精进。


分类:佛经  书名:佛说四十二章经  作者:慧律法师(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