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罗汉》,佛经

《五百罗汉》(99)


491、数劫定尊者

数劫定尊者。数劫定,是佛事修习的三大要素,意思是只有长期有修习禅定,才能达到圆满的智慧。

尊者修习禅法,心思集于一境而不散乱,远离世俗的垢染与遮避,且得益于诸圣贤的加持,因而摧破无明愚痴,大放智慧光明,尊者智慧广大如大海尽汇江河之水,如须弥山高居群山之上,如火炬朗照昏昏永夜。

尊者以无穷的智慧破除邪恶,散冥暗,导化众生,普济天下,因而得到证果的。

492、注法水尊者

注法水尊者,据《无量寿经》载,"法譬如水,能洗垢秽"。妙法能洗烦恼之垢尘,故譬之以水。

尊者是一位道行渊深,慈悲为怀的高僧,为众生演说无上妙法,使佛法妙理如同雨水滋润众生干枯的心田。以"慈悲清凉法水""澍诸尘垢。"

但若有人阇心自高,则法水不入,也就是说,众生也必须虔心向佛,才能得法水之滋润。

493、得定通尊者

得定通尊者,得定,指三昧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

尊者以修习"空"、"无相"、"无作"三种三昧,断除了苦的因业,既无苦因,则无苦果,于俗尘诸业中无所造作,便消除了忧烦的困忧;远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修此三昧,身不染俗尘可达到诸蕴尽、三火息、无众患、脱众灾;于世间的利禄沉浮淡漠无缘。

尊者修习三昧己通达无碍,出入自如,达到了无余涅槃的功德,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494、慧广增尊者

慧广增尊者,慧,据《俱舍论》卷四:"慧谓于法能简择。"指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精神作用。信佛与修习佛法能启迪人们的智慧。

《智度论》卷十一:"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据说,舍利弗"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因不忍眼见佛陀入灭,遂先入涅槃。

尊者如舍利弗一样坚信佛法,刻苦修行,智慧通达,得大自在,为众生拔苦与乐。

495、六根尽尊者

六根净尊者,又名毁根。获菩萨果位。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满种种功德而清净之意。今一般所用"六根清净"一语,盖袭用自佛教经典。

佛教认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为世间四大所有,众生通过六根可以见色、闻声、嗅香、别昧、知法。六根如果被世俗所困扰,则追逐虚荣、贪图财利,终身被忧烦贪欲所緾绕。若六根清净,则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上至天神菩萨诸佛,下至阿鼻地狱;亦见一切众生因果报因转生轮回之苦。远离世俗,向往净土,求得解脱。毁根,意即毁除世俗之六根,使之清净而无污染。

尊者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并以无量功德庄严之。他视众生如赤子,愿众生不造恶业,获得解脱。据《十住德结经》卷九载有,尊者愿护持一切众生,导引他们度至清净彼岸。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五百罗汉》| 佛经

《五百罗汉》

简要介绍
五百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本书筛选出五百位中外著名的罗汉作了简要介绍。

《五百罗汉》目录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002、阿泥楼尊者
003、有贤无垢尊者
004、须跋陀罗尊者
005、迦留陀夷尊者
006、闻声得果尊者
007、旃檀藏王尊者
008、施幢无垢尊者
009、憍梵波提尊者
010、因陀得慧尊者
011、迦那行那尊者
012、婆苏盘豆尊者
013、法界四乐尊者
014、优楼频螺尊者
015、佛陀密多尊者
016、那提迦叶尊者
017、那延罗目尊者
018、佛陀难提尊者
019、末田底迦尊者
020、难陀多化尊者
021、优婆鞠多尊者
022、僧迦耶舍尊者
023、教说常住尊者
024、商那和修尊者
025、达摩波罗尊者
026、伽那迦叶尊者
027、定果德业尊者
028、庄严无忧尊者
029、忆持因缘尊者
030、迦那提婆尊者
031、破邪神通尊者
032、坚持三字尊者
033、阿?楼驮尊者
034、鸠摩罗多尊者
035、毒龙皈依尊者
036、同声稽首尊者
037、毗罗胝子尊着
038、伐苏蜜多尊者
039、阇提首那尊者
040、僧法耶舍尊者
041、悲察世间尊者
042、献花授记尊者
043、眼光定力尊者
044、伽耶舍那尊者
045、莎底比丘尊者
046、波阇提婆尊者
047、解空无垢尊者
048、伏陀蜜多尊者
049、富那夜舍尊者
050、伽耶天眼尊者
051、不着世间尊者
052、解空第一尊者
053、罗度无尽尊者
054、金刚破魔尊者
055、愿护世间尊者
056、无忧禅定尊者
057、无作慧善尊者
058、十劫慧善尊者
059、旃檀德香尊者
060、金山觉意尊者
061、无业宿尽尊者
062、摩诃刹利尊者
063、无量本行尊者
064、一念解空尊者
065、观身无常尊者
066、千劫悲愿尊者
067、瞿罗那含尊者
068、解空定空尊者
069、成就因缘尊者
070、坚通精进尊者
071、萨陀波仑尊者
072、乾陀诃利尊者
073、解空自在尊者
074、摩诃注那尊者
075、见人飞腾尊者
076、不空不有尊者
077、周利盘特尊者
078、瞿沙比丘尊者
079、师子比丘尊者
080、修行不着尊者
081、毕陵伽蹉尊者
082、摩利不动尊者
083、三昧甘露尊者
084、解空无名尊者
085、七佛难提尊者
086、金刚精进尊者
087、方便法藏尊者
088、观行月轮尊者
089、阿那邠提尊者
090、指尘三昧尊者
091、摩诃俱絺尊者
092、辟支转智尊者
093、山顶龙众尊者
094、罗网思惟尊者
095、劫宾覆藏尊者
096、神通亿具尊者
097、具寿具提尊者
098、法王菩提尊者
099、法藏永劫尊者
100、善注尊者
101、除忧尊者
102、大忍尊者
103、无忧自在尊者
104、妙惧尊者
105、严土尊者
106、金髻尊者
107、雷德尊者
108、雷音尊者
109、香象尊者
110、马头尊者
111、明首尊者
112、金首尊者
113、敬首尊者
114、众首尊者
115、辨德尊者
116、羼提尊者
117、悟达尊者
119、离垢尊者
118、法灯尊者
120、境界尊者
121、马胜尊者
122、天王尊者
123、无胜尊者
124、自净尊者
125、不动尊者
126、休息尊者
127、调达尊者
128、普光尊者
129、智积尊者
130、宝幢尊者
131、善慧尊者
132、善眼尊者
133、勇宝尊者
134、宝见尊者
135、慧积尊者
136、慧持尊者
137、宝胜尊者
138、道仙尊者
139、帝网尊者
140、明网尊者
141、宝光尊者
142、善调尊者
143、奋迅尊者
144、修道尊者
145、大相尊者
146、善住尊者
147、持世尊者
148、光英尊者
149、权教尊者
150、善思尊者
151、法眼尊者
152、梵胜尊者
153、光耀尊者
154、直意尊者
155、摩帝尊者
156、慧宽尊者
157、无胜尊者
158、昙摩尊者
159、欢喜尊者
160、游戏尊者
161、道世尊者
162、明照尊者
163、普等尊者
164、慧作尊者
165、助欢尊者
166、难胜尊者
167、善德尊者
168、宝涯尊者
169、观身尊者
170、华王尊者
171、德首尊者
172、喜见尊者
173、善宿尊者
174、善意尊者
175、爱光尊者
176、华光尊者
177、善见尊者
178、善根尊者
179、德顶尊者
180、妙臂尊者
181、龙猛尊者
182、弗沙尊者
183、德光尊者
184、散结尊者
185、净正尊者
186、善观尊者
187、大力尊者
188、电光尊者
189、宝杖尊者
190、善星尊者
191、罗旬尊者
192、慈地尊者
193、庆友尊者
194、世友尊者
195、满宿尊者
196、阐陀尊者
197、月净尊者
198、大天尊者
199、净藏尊者
200、净眼尊者
201、波罗密尊者
202、俱那含尊者
203、三昧声尊者
204、菩萨声尊者
205、吉祥咒尊署
206、钵多罗尊者
207、无边身尊者
208、贤劫首尊者
209、金刚味尊者
210、乘味尊者
211、婆私咤尊者
212、心平等尊者
213、不可比尊者
214、乐覆藏尊者
215、火焰身尊者
216、颇罗堕尊者
217、断烦恼尊者
218、薄俱罗尊者
219、利婆多尊者
220、护妙法尊者
221、最胜意尊者
222、须弥灯尊者
223、设特伽尊者
224、弥沙塞尊者
225、善圆满尊者
226、波头摩尊者
227、智慧灯尊者
228、栴檀藏尊者
229、迦难留尊者
230、香焰幢尊者
231、阿湿卑尊者
232、摩尼宝尊者
233、福德首尊者
234、利婆弥尊者
235、舍遮独尊者
236、断业尊者
237、欢喜智尊者
238、干陀罗尊者
239、莎伽陀尊者
240、须弥望尊者
241、持善法尊者
242、提多迦尊者
243、水潮声尊者
244、智能海尊者
245、众具德尊者
246、不思议尊者
247、弥遮仙尊者
248、尼驮伽尊者
249、首正念尊者
250、净菩提尊者
251、梵音天尊者
252、因地果尊者
253、觉性解尊者
254、精进山尊者
255、无量光尊者
256、不动意尊者
257、修善业尊者
258、阿逸多尊者
259、孙陀罗尊者
260、圣峰慧尊者
261、曼殊行尊者
262、阿利多尊者
263、*轮山尊者
264、众和合尊者
265、法无住尊者
266、天鼓声尊者
267、如意轮尊者
268、首光焰尊者
269、无比校尊者
270、多伽楼尊者
271、利利婆多尊者
272、普贤行尊者
273、持三昧尊者
274、威德声尊者
275、利婆多尊者
276、名无尽尊者
277、阿那悉尊者
278、普胜山尊者
279、辨才王尊者
280、行化国尊者
281、声龙种尊者
282、誓南山尊者
283、富伽耶尊者
284、行传法尊者
285、香金手尊者
286、摩拿罗尊者
287、光普现尊者
288、慧依王尊者
289、降魔军尊者
290、首焰光尊者
291、持大医尊者
292、藏律行尊者
293、德自在尊者
294、服龙王尊者
295、阇夜多尊者
296、泰摩利尊者
297、义法胜尊者
298、施婆罗尊者
299、阐提魔尊者
300、王住道尊者
301、无垢行尊者
302、阿波罗尊者
303、声皈依尊者
304、禅定果尊者
305、不退法尊者
306、僧伽耶尊者
307、达摩真尊者
308、持善法尊者
309、受胜果尊者
310、心胜修尊者
311、会法藏尊者
312、常欢喜尊者
313、威仪多尊者
314、头陀僧尊者
315、议洗肠尊者
316、德净悟尊者
317、无垢藏尊者
318、降伏魔尊者
319、阿僧伽尊者
320、金富乐尊者
321、顿悟尊者
322、周陀婆尊者
323、住世间尊者
324、灯导首尊者
325、甘露法尊者
326、自在王尊者
327、须达那尊者
328、超法雨尊者
329、德妙法尊者
330、士应真尊者
331、坚固心尊者
332、声向应尊者
333、应赴供尊者
334、尘劫空尊者
335、光明灯尊者
336、执宝炬尊者
337、功德相尊者
338、忍生心尊者
339、阿氏多尊者
340、白香象尊者
341、识目生尊者
342、赞叹愿尊者
343、定拂罗尊者
344、声引众尊者
345、离净语尊者
346、鸠舍尊尊者
347、郁多罗尊者
348、福业除尊者
349、罗余习尊者
350、大药尊尊者
351、胜解空尊者
352、修无德尊者
353、喜无着尊者
354、月盖尊尊者
355、栴檀罗尊者
356、心定论尊者
357、庵罗满尊者
358、顶生尊尊者
359、萨和坛尊者
360、直福德尊者
361、须那刹尊者
362、喜见尊尊者
363、韦蓝王尊者
364、提婆长尊者
365、成大利尊者
366、法首尊者
367、苏频陀尊者
368、众德首尊者
369、金刚藏尊者
370、瞿伽利尊者
371、日照明尊者
372、无垢藏尊者
373、除疑网尊者
374、无量明尊者
375、除众忧尊者
376、无垢德尊者
377、光明网尊者
378、善修行尊者
379、坐清凉尊者
380、无忧眼尊者
381、去盖障尊者
382、自明尊尊者
383、和伦调尊者
384、净除垢尊者
385、去诸业尊者
386、慈仁尊尊者
387、无尽慈尊者
388、飒陀怒尊者
389、那罗达尊者
390、行愿持尊者
391、天眼尊尊者
392、无尽智尊者
393、遍具足尊者
394、盖尊尊者
395、神通化尊者
396、思善识尊者
397、喜信静尊者
398、摩诃南尊者
399、无量光尊者
400、金光慧尊者
401、伏龙施尊者
402、幻光空尊者
403、金刚明尊者
404、莲花净尊者
405、拘那意尊者
406、贤首尊尊者
407、利亘罗尊者
408、调定藏尊者
409、无垢称尊者
410、天音声尊者
411、大威光尊者
412、自在主尊者
413、明世界尊者
414、最上尊尊者
415、金刚尊尊者
416、蠲慢意尊者
417、众无比尊者
418、超绝伦尊者
419、月菩提尊者
420、持世界尊者
421、定花至尊者
422、无边身尊者
423、最胜幢尊者
424、弃恶法尊者
425、无碍行尊者
426、普庄严尊者
427、无尽慈尊者
428、常悲慜尊者
429、大尘障尊者
430、光焰明尊者
431、智眼明尊者
432、坚固行尊者
433、澍云雨尊者
434、不动罗尊者
435、普光明尊者
436、心观净尊者
437、那罗德尊者
438、师子尊尊者
439、法上尊尊者
440、精进辨尊者
441、乐说果尊者
442、观无边尊者
443、师子翻尊者
444、破邪见尊者
445、无忧德尊者
446、行无边尊者
447、慧金刚尊者
448、义成就尊者
449、善住义尊者
450、信证尊尊者
451、行敬端尊者
452、德普洽尊者
453、师子作尊者
454、行忍慈尊者
455、无相空尊者
456、勇精进尊者
457、胜清净尊者
458、有性空尊者
459、净那罗尊者
460、法自在尊者
461、师于颊尊者
462、大贤光尊者
463、摩诃罗尊者
464、音调敏尊者
465、师子臆尊者
466、坏魔军尊者
467、分别身尊者
468、净解脱尊者
469、质直行尊者
470、智仁慈尊者
471、具足仪尊者
472、如意杂尊者
473、大炽妙尊者
474、劫宾那尊者
475、普焰光尊者
476、高远行尊者
477、得佛智尊者
478、寂静行尊者
479、悟真常尊者
480、破冤贼尊者
481、灭恶趣尊者
482、性海通尊者
483、法通尊者
484、慜不息尊者
485、摄众心尊者
486、导大众尊者
487、常隐行尊者
488、菩萨慈尊者
489、拔众苦尊者
490、寻声应尊者
491、数劫定尊者
492、注法水尊者
493、得定通尊者
494、慧广增尊者
495、六根尽尊者
496、拔度罗尊者
497、思萨埵尊者
498、注茶迦尊者
499、钵利罗尊者
500、愿事众尊者

《五灯会元》,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2)


二、【西天祖师】(1)

【01、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柔伏。

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起塔,塔中像面金色有缺坏。时有贫女,将金珠往金师所,请饰佛面。既而因共发愿:愿我二人为无姻夫妻。由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天寿尽,生中天摩竭陀国婆罗门家,名曰迦叶波,此云饮光胜尊,盖以金色为号也。繇是志求出家,冀度诸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

涅槃经云: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毕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出示双足。

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荼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崛山毕钵罗窟。

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

迦叶乃白众言:「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

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

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

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

皆曰:「不异世尊所说。」

迦叶乃告阿难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听吾偈言:『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说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鸡足山,俟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岁也。

尊者因外道问:「如何是我我?」者曰:「觅我者是汝我。」外道曰:「这个是我我,师我何在?」者曰:「汝问我觅。」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02、二祖阿难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如来成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

尊者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见一奇特事。」

佛曰:「见何奇特事?」

者曰:「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总见无常。」

佛曰:「我昨日入城,亦见一奇特事。」

者曰:「未审见何奇特事?」

佛曰:「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亦见乐人作舞。」

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

后阿阇世王白言:「仁者!如来、迦叶尊胜二师,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睹。尊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

尊者许之。后自念言:「我身危脆,犹如聚沫,况复衰老,岂堪久长?阿阇世王与吾有约。」乃诣王宫,告之曰:「吾欲入涅槃,来辞耳。」

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

者曰:「俟王觉时,当为我说。」

时阿阇王梦中见一宝盖,七宝严饰,千万亿众围绕瞻仰;俄而风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宝璎珞,悉坠于地,心甚惊异。既寤,门者具白上事。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即至毗舍离城,见尊者在恒河中流,跏趺而坐。

王乃作礼,而说偈曰:「稽首三界尊,弃我而至此,暂凭悲愿力,且莫般涅槃。」

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说偈言:「尊者一何速,而归寂灭场;愿住须臾间,而受于供养。」

尊者见二国王咸来劝请,乃说偈言:「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槃当我静,而无诸有故。」

尊者复念:我若偏向一国,诸国争竞,无有是处,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恒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鲫跪白言:「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

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

尊者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授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尊者付法眼藏竟,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罗龙宫,一分奉毗舍离王,一分奉阿阇世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乃厉王十二年癸巳岁也。

【03、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

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荼,吾灭度后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转妙法轮。」

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化导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龙,归顺佛教。

龙因施其地,以建梵宫。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寻于吒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

因问鞠多曰:「汝年几邪?」

答曰:「我年十七。」

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邪?」

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邪?心白邪?」

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尊者知是法器。

后三载,遂为落发授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言:『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说偈已,即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

后于三昧中,见弟子鞠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现龙奋迅三昧以调伏之。而说偈曰:「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

五百比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现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于梵迦罗山。五百比丘各持一幡,迎导至彼,建塔供养。乃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岁也。

【04、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吒利国人也。亦名优波崛多,又名邬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

十七出家,二十证果。

随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得度者甚众。

由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尊者即入三昧,观其所由。波旬复伺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及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耎言慰谕波旬曰:「汝与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有华鬘,以相酬奉。」

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波旬厌恶,大生忧恼。尽己神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

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辈凡陋,何能去之?」

波旬曰:「然则奈何?」

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

乃为说偈,令其回向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

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宫,礼尊者足,哀露忏悔。

尊者告曰:「汝自今去,于如来正法,更不作娆害否?」

波旬曰:「我誓回向佛道,永断不善。」

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宝。」

魔王合掌三唱,华鬘悉除。乃欢喜踊跃,作礼尊者而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圣弟子。我今愿回向,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

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

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

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

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

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

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

复谓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我。今复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复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师躯,收舍利,建塔供养。即平王三十年庚子岁也。

【05、五祖提多迦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梵语提多迦,此云通真量。

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

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闻师说已,欢喜踊跃,而唱偈言:「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亦说偈曰:「我法传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于天地。」

提多迦闻师妙偈,设礼奉持。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

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涂,已经六劫。」

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缘邪?愿师慈悲,令我解脱。」

者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

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

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荼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五年己丑岁也。

【06、六祖弥遮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

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

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

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

曰:「识我手中物否?」

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

曰:「师识我否?」

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

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

彼说偈答曰:「我从无量劫,至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

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

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

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于汝,勿令断绝。」

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于上级。即襄王十五年甲申岁也。

【07、七祖婆须蜜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

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

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

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

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

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

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

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岁也。

【08、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

初遇婆须蜜,出家受教。

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

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

祖曰:「我求侍者。」

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

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

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伏驮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

长者遂舍令出家。

祖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

乃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伏驮承师付嘱,以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

尔时佛陀难提即现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兴宝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年丙寅岁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
《五灯会元》,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1)


一、【七佛】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01、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02、尸弃佛】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03、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04、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05、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06、迦叶佛】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07、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姓刹利,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曜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

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维,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

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柈。」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股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荼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炽,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曰:「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曰:「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椎曰:「世尊说法竟。」世尊便下座。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及辞天界而下,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云:「莲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世尊昔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于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万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法中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名为一义二义。」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升猪过,乃问:「这个是甚么?」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曰:「也须问过。」世尊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邪?」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邪?」亦不对。异学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曰:「汝之所问,皆为戏论。」世尊一日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复藏珠入袖,却抬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叹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皆悟通。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佛曰:「实无余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曰:「说定法。」外道曰:「今日说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五通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普眼于是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我自斩首。」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乃省。谓弟子曰:「我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曰:「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曰:「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世尊昔欲将诸圣众,往第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已,无有不顺佛敕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世尊尝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此是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当如是。」世尊因有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世尊因有比丘问:「我于世尊法中见处即有,证处未是。世尊当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此问?」

世尊成道后,在逝多林中一树下跏趺而坐。有二商人以五百乘车经过林畔,有二车牛不肯前进。商人乃讶,见之山神。报言:「林中有圣人成道,经逾四十九日未食,汝当供养。」商人入林,果见一人端然不动。乃问曰:「为是梵王邪?帝释邪?山神邪?河神邪?」世尊微笑,举袈裟角示之。商人顶礼,遂陈供养。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至一冢间,见五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曰:「此生人道。」世尊又敲一曰:「此生何处?」曰:「此生天道。」世尊又别敲一问:「此生何处?」耆婆罔知生处。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过去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赞曰:「庶子有大智矣!」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向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得。」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入地狱,遂令阿难问:「你在地狱中安否?」曰:「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问:「你还求出否?」曰:「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曰:「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曰:「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而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于十指掌中亦总是佛。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免。

世尊尝在尼俱律树下坐次,因二商人问:「世尊还见车过否?」曰:「不见。」商人曰:「还闻否?」曰:「不闻。」商人曰:「莫禅定否?」曰:「不禅定。」曰:「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叹曰:「善哉!善哉!」世尊觉而不见。遂献白毡两段。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邪?」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
《五灯会元》,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3)


二、【西天祖师】(2)

【09、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

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

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祖付法已,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即敬王三十三年甲寅岁也。

【10、十祖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

初将诞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

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

言讫,即变金色。

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

祖问曰:「汝从何来?」

答曰:「我心非往。」

祖曰:「汝何处住?」

答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邪?」

曰:「诸佛亦然。」

祖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祖因说偈曰:「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谛。」

祖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祖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祴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之。即贞王二十七年己亥岁也。

【11、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

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祖曰:「彼是木义。」

祖问:「锯义者何?」

曰:「与师平出。」

马鸣却问:「木义者何?」

祖曰:「汝被我解。」

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祖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力分身为蚕,彼乃得衣。王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焉。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

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

即说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兴宝塔,以閟全身。即安王十九年戊戌岁也。

【12、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

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

言讫不见。俄从地涌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

说偈已,瞥然不见。

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音角﹞力。」

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

祖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

即指空中,现一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祖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

祖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乃放之令去,魔不能动。

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

遂复本形,作礼忏悔。

祖问曰:「汝名谁邪?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

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

祖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

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

复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付嘱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即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岁也。

【13、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

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

祖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权势之家。」

太子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禅寂于此否?」

祖曰:「诺。」

即入彼山。行数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皈依,蟒听讫而去。祖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

祖曰:「汝何所止?」

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尔。」

祖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

曰:「北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

祖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

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

龙树闻已,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受具戒。

复告之曰:「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谛听偈言:『非隐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即赧王四十六年壬辰岁也。

【14、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摩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

祖为说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

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人曰:「佛性大小?」

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

彼闻理胜,悉回初心。祖复于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祖相。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

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而辨非声色。」

彼众闻偈,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祖即为剃发,命诸圣授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众,作大幻术,众皆宗仰。祖悉为化之,令归三宝。

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

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听吾偈言:『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

付法讫,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凝然禅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建宝塔以葬焉。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岁也。

【15、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

初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

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龙树即为说法,不起于座,现月轮相,唯闻其声,不见其形。

祖语众曰:「今此瑞者,师现佛性。表说法非声色也。」

祖既得法,后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

一日,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唯长者与第二子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随长,尽而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

祖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长者乃问其故。

祖曰:「汝家昔曾供养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故报为木菌。唯汝与子精诚供养,得以享之,余即否矣。」

又问长者:「年多少?」

答曰:「七十有九。」

祖乃说偈曰:「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

长者闻偈已,弥加叹伏。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师,愿舍次子,随师出家。」

祖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之相遇,盖符宿因。」

即与剃发执侍。

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既久,祖乃执长幡入彼众中。彼问祖曰:「汝何不前?」

祖曰:「汝何不后?」

彼曰:「汝似贱人。」

祖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祖曰:「汝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祖曰:「我灼然得佛。」

彼曰:「汝不合得。」

祖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

彼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

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我,故自当得。」

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

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闻祖名,乃悔过致谢。

时众中犹互兴问难,祖折以无碍之辩,由是归伏。乃告上足罗睺罗多而付法眼。

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祖说偈已,入奋迅定,身放八光,而归寂灭。学众兴塔而供养之。即前汉文帝十九年庚辰岁也。

【16、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

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

祖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

语已,领诸学众,溯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七日,方从定起。

祖问曰:「汝身定邪,心定邪?」

提曰:「身心俱定。」

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

提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常寂。」

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出入?」

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

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祖曰:「此义不然。」

提曰:「彼义非著。」

祖曰:「此义当堕。」

提曰:「彼义不成。」

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

提曰:「我义虽成,法非我故。」

祖曰:「我义已成,我无我故。」

提曰:「我无我故,复成何义?」

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

提曰:「仁者师谁,得是无我?」

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

难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欲师仁者。」

祖以偈答曰:「我已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

难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脱。

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

语已,即以右手擎金钵,举至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忽生厌恶之心。

祖曰:「非我之咎,汝等自业。」

即命难提分座同食,众复讶之。

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当知与吾分座者,,即过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愍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已至三果而未证无漏者也。」

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彼云过去佛者,即窃疑焉。」

难提知众生慢,乃曰:「世尊在日,世界平正,无有丘陵,江河沟洫,水悉甘美,草木滋茂,国土丰盈。无八苦、行十善,自双树示灭八百余年,世界丘墟,树木枯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信真如,唯爱神力。」

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

大众见之,即时钦慕,悔过作礼。于是,祖命僧伽难提而付法眼。

偈曰:「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祖付法已,安坐归寂。四众建塔。当前汉武帝二十八年戊辰岁也。

【17、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

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

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

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

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不知所在。

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已,行化至摩提国,忽有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常,而不知其然。

祖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

言讫,以神力摄诸大众,游历山谷。

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

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山舍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

祖问:「汝几岁邪?」

曰:「百岁。」

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

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

祖曰:「汝善机邪?」

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

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

童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

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

祖携至本处,授具戒讫,名伽耶舍多。

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邪?风鸣邪?」

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

祖曰:「心复谁乎?」

舍多曰:「俱寂静故。」

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

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祖付法已,右手攀树而化。

大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

将奉全身于高原建塔,众力不能举,即就树下起塔。当前汉昭帝十三年丁未岁也。

【18、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

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徒众?」

祖曰:「是佛弟子。」

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

祖曰:「答无者谁?」

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

祖曰:「昔世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

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诚出家。授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祖付法已,踊身虚空,现十八种神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当前汉成帝二十年戊申岁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