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99)
491、数劫定尊者
数劫定尊者。数劫定,是佛事修习的三大要素,意思是只有长期有修习禅定,才能达到圆满的智慧。
尊者修习禅法,心思集于一境而不散乱,远离世俗的垢染与遮避,且得益于诸圣贤的加持,因而摧破无明愚痴,大放智慧光明,尊者智慧广大如大海尽汇江河之水,如须弥山高居群山之上,如火炬朗照昏昏永夜。
尊者以无穷的智慧破除邪恶,散冥暗,导化众生,普济天下,因而得到证果的。
492、注法水尊者
注法水尊者,据《无量寿经》载,"法譬如水,能洗垢秽"。妙法能洗烦恼之垢尘,故譬之以水。
尊者是一位道行渊深,慈悲为怀的高僧,为众生演说无上妙法,使佛法妙理如同雨水滋润众生干枯的心田。以"慈悲清凉法水""澍诸尘垢。"
但若有人阇心自高,则法水不入,也就是说,众生也必须虔心向佛,才能得法水之滋润。
493、得定通尊者
得定通尊者,得定,指三昧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
尊者以修习"空"、"无相"、"无作"三种三昧,断除了苦的因业,既无苦因,则无苦果,于俗尘诸业中无所造作,便消除了忧烦的困忧;远离色、声、香、味、触等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为相,修此三昧,身不染俗尘可达到诸蕴尽、三火息、无众患、脱众灾;于世间的利禄沉浮淡漠无缘。
尊者修习三昧己通达无碍,出入自如,达到了无余涅槃的功德,获得了完全的解脱。
494、慧广增尊者
慧广增尊者,慧,据《俱舍论》卷四:"慧谓于法能简择。"指分别事理、决断疑念之精神作用。信佛与修习佛法能启迪人们的智慧。
《智度论》卷十一:"一切众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智慧及多闻,于十六分中,犹尚不及一"。
据说,舍利弗"身子久成佛,号金龙陀,迹助释迦为右面智慧弟子"。因不忍眼见佛陀入灭,遂先入涅槃。
尊者如舍利弗一样坚信佛法,刻苦修行,智慧通达,得大自在,为众生拔苦与乐。
495、六根尽尊者
六根净尊者,又名毁根。获菩萨果位。六根净,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清净无杂,亦即指我人身心充满种种功德而清净之意。今一般所用"六根清净"一语,盖袭用自佛教经典。
佛教认为,五根(眼、耳、鼻、舌、身)为世间四大所有,众生通过六根可以见色、闻声、嗅香、别昧、知法。六根如果被世俗所困扰,则追逐虚荣、贪图财利,终身被忧烦贪欲所緾绕。若六根清净,则眼观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上至天神菩萨诸佛,下至阿鼻地狱;亦见一切众生因果报因转生轮回之苦。远离世俗,向往净土,求得解脱。毁根,意即毁除世俗之六根,使之清净而无污染。
尊者消除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并以无量功德庄严之。他视众生如赤子,愿众生不造恶业,获得解脱。据《十住德结经》卷九载有,尊者愿护持一切众生,导引他们度至清净彼岸。
分类:佛经 书名:《五百罗汉》 作者:网友整理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百罗汉》
罗汉,是阿罗汉的简称,梵音译(Arhat)。含有杀贼、无生、应供等义。杀贼是杀尽烦恼之贼,无生是解脱生死不受后有,应供是应受天上人间的供养。是伟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本书筛选出五百位中外著名的罗汉作了简要介绍。 |
001、阿若憍陈如尊者 002、阿泥楼尊者 003、有贤无垢尊者 004、须跋陀罗尊者 005、迦留陀夷尊者 |
006、闻声得果尊者 007、旃檀藏王尊者 008、施幢无垢尊者 009、憍梵波提尊者 010、因陀得慧尊者 |
011、迦那行那尊者 012、婆苏盘豆尊者 013、法界四乐尊者 014、优楼频螺尊者 015、佛陀密多尊者 |
016、那提迦叶尊者 017、那延罗目尊者 018、佛陀难提尊者 019、末田底迦尊者 020、难陀多化尊者 |
021、优婆鞠多尊者 022、僧迦耶舍尊者 023、教说常住尊者 024、商那和修尊者 025、达摩波罗尊者 |
026、伽那迦叶尊者 027、定果德业尊者 028、庄严无忧尊者 029、忆持因缘尊者 030、迦那提婆尊者 |
031、破邪神通尊者 032、坚持三字尊者 033、阿?楼驮尊者 034、鸠摩罗多尊者 035、毒龙皈依尊者 |
036、同声稽首尊者 037、毗罗胝子尊着 038、伐苏蜜多尊者 039、阇提首那尊者 040、僧法耶舍尊者 |
041、悲察世间尊者 042、献花授记尊者 043、眼光定力尊者 044、伽耶舍那尊者 045、莎底比丘尊者 |
046、波阇提婆尊者 047、解空无垢尊者 048、伏陀蜜多尊者 049、富那夜舍尊者 050、伽耶天眼尊者 |
051、不着世间尊者 052、解空第一尊者 053、罗度无尽尊者 054、金刚破魔尊者 055、愿护世间尊者 |
056、无忧禅定尊者 057、无作慧善尊者 058、十劫慧善尊者 059、旃檀德香尊者 060、金山觉意尊者 |
061、无业宿尽尊者 062、摩诃刹利尊者 063、无量本行尊者 064、一念解空尊者 065、观身无常尊者 |
066、千劫悲愿尊者 067、瞿罗那含尊者 068、解空定空尊者 069、成就因缘尊者 070、坚通精进尊者 |
071、萨陀波仑尊者 072、乾陀诃利尊者 073、解空自在尊者 074、摩诃注那尊者 075、见人飞腾尊者 |
076、不空不有尊者 077、周利盘特尊者 078、瞿沙比丘尊者 079、师子比丘尊者 080、修行不着尊者 |
081、毕陵伽蹉尊者 082、摩利不动尊者 083、三昧甘露尊者 084、解空无名尊者 085、七佛难提尊者 |
086、金刚精进尊者 087、方便法藏尊者 088、观行月轮尊者 089、阿那邠提尊者 090、指尘三昧尊者 |
091、摩诃俱絺尊者 092、辟支转智尊者 093、山顶龙众尊者 094、罗网思惟尊者 095、劫宾覆藏尊者 |
096、神通亿具尊者 097、具寿具提尊者 098、法王菩提尊者 099、法藏永劫尊者 100、善注尊者 |
101、除忧尊者 102、大忍尊者 103、无忧自在尊者 104、妙惧尊者 105、严土尊者 |
106、金髻尊者 107、雷德尊者 108、雷音尊者 109、香象尊者 110、马头尊者 |
111、明首尊者 112、金首尊者 113、敬首尊者 114、众首尊者 115、辨德尊者 |
116、羼提尊者 117、悟达尊者 119、离垢尊者 118、法灯尊者 120、境界尊者 |
121、马胜尊者 122、天王尊者 123、无胜尊者 124、自净尊者 125、不动尊者 |
126、休息尊者 127、调达尊者 128、普光尊者 129、智积尊者 130、宝幢尊者 |
131、善慧尊者 132、善眼尊者 133、勇宝尊者 134、宝见尊者 135、慧积尊者 |
136、慧持尊者 137、宝胜尊者 138、道仙尊者 139、帝网尊者 140、明网尊者 |
141、宝光尊者 142、善调尊者 143、奋迅尊者 144、修道尊者 145、大相尊者 |
146、善住尊者 147、持世尊者 148、光英尊者 149、权教尊者 150、善思尊者 |
151、法眼尊者 152、梵胜尊者 153、光耀尊者 154、直意尊者 155、摩帝尊者 |
156、慧宽尊者 157、无胜尊者 158、昙摩尊者 159、欢喜尊者 160、游戏尊者 |
161、道世尊者 162、明照尊者 163、普等尊者 164、慧作尊者 165、助欢尊者 |
166、难胜尊者 167、善德尊者 168、宝涯尊者 169、观身尊者 170、华王尊者 |
171、德首尊者 172、喜见尊者 173、善宿尊者 174、善意尊者 175、爱光尊者 |
176、华光尊者 177、善见尊者 178、善根尊者 179、德顶尊者 180、妙臂尊者 |
181、龙猛尊者 182、弗沙尊者 183、德光尊者 184、散结尊者 185、净正尊者 |
186、善观尊者 187、大力尊者 188、电光尊者 189、宝杖尊者 190、善星尊者 |
191、罗旬尊者 192、慈地尊者 193、庆友尊者 194、世友尊者 195、满宿尊者 |
196、阐陀尊者 197、月净尊者 198、大天尊者 199、净藏尊者 200、净眼尊者 |
201、波罗密尊者 202、俱那含尊者 203、三昧声尊者 204、菩萨声尊者 205、吉祥咒尊署 |
206、钵多罗尊者 207、无边身尊者 208、贤劫首尊者 209、金刚味尊者 210、乘味尊者 |
211、婆私咤尊者 212、心平等尊者 213、不可比尊者 214、乐覆藏尊者 215、火焰身尊者 |
216、颇罗堕尊者 217、断烦恼尊者 218、薄俱罗尊者 219、利婆多尊者 220、护妙法尊者 |
221、最胜意尊者 222、须弥灯尊者 223、设特伽尊者 224、弥沙塞尊者 225、善圆满尊者 |
226、波头摩尊者 227、智慧灯尊者 228、栴檀藏尊者 229、迦难留尊者 230、香焰幢尊者 |
231、阿湿卑尊者 232、摩尼宝尊者 233、福德首尊者 234、利婆弥尊者 235、舍遮独尊者 |
236、断业尊者 237、欢喜智尊者 238、干陀罗尊者 239、莎伽陀尊者 240、须弥望尊者 |
241、持善法尊者 242、提多迦尊者 243、水潮声尊者 244、智能海尊者 245、众具德尊者 |
246、不思议尊者 247、弥遮仙尊者 248、尼驮伽尊者 249、首正念尊者 250、净菩提尊者 |
251、梵音天尊者 252、因地果尊者 253、觉性解尊者 254、精进山尊者 255、无量光尊者 |
256、不动意尊者 257、修善业尊者 258、阿逸多尊者 259、孙陀罗尊者 260、圣峰慧尊者 |
261、曼殊行尊者 262、阿利多尊者 263、*轮山尊者 264、众和合尊者 265、法无住尊者 |
266、天鼓声尊者 267、如意轮尊者 268、首光焰尊者 269、无比校尊者 270、多伽楼尊者 |
271、利利婆多尊者 272、普贤行尊者 273、持三昧尊者 274、威德声尊者 275、利婆多尊者 |
276、名无尽尊者 277、阿那悉尊者 278、普胜山尊者 279、辨才王尊者 280、行化国尊者 |
281、声龙种尊者 282、誓南山尊者 283、富伽耶尊者 284、行传法尊者 285、香金手尊者 |
286、摩拿罗尊者 287、光普现尊者 288、慧依王尊者 289、降魔军尊者 290、首焰光尊者 |
291、持大医尊者 292、藏律行尊者 293、德自在尊者 294、服龙王尊者 295、阇夜多尊者 |
296、泰摩利尊者 297、义法胜尊者 298、施婆罗尊者 299、阐提魔尊者 300、王住道尊者 |
301、无垢行尊者 302、阿波罗尊者 303、声皈依尊者 304、禅定果尊者 305、不退法尊者 |
306、僧伽耶尊者 307、达摩真尊者 308、持善法尊者 309、受胜果尊者 310、心胜修尊者 |
311、会法藏尊者 312、常欢喜尊者 313、威仪多尊者 314、头陀僧尊者 315、议洗肠尊者 |
316、德净悟尊者 317、无垢藏尊者 318、降伏魔尊者 319、阿僧伽尊者 320、金富乐尊者 |
321、顿悟尊者 322、周陀婆尊者 323、住世间尊者 324、灯导首尊者 325、甘露法尊者 |
326、自在王尊者 327、须达那尊者 328、超法雨尊者 329、德妙法尊者 330、士应真尊者 |
331、坚固心尊者 332、声向应尊者 333、应赴供尊者 334、尘劫空尊者 335、光明灯尊者 |
336、执宝炬尊者 337、功德相尊者 338、忍生心尊者 339、阿氏多尊者 340、白香象尊者 |
341、识目生尊者 342、赞叹愿尊者 343、定拂罗尊者 344、声引众尊者 345、离净语尊者 |
346、鸠舍尊尊者 347、郁多罗尊者 348、福业除尊者 349、罗余习尊者 350、大药尊尊者 |
351、胜解空尊者 352、修无德尊者 353、喜无着尊者 354、月盖尊尊者 355、栴檀罗尊者 |
356、心定论尊者 357、庵罗满尊者 358、顶生尊尊者 359、萨和坛尊者 360、直福德尊者 |
361、须那刹尊者 362、喜见尊尊者 363、韦蓝王尊者 364、提婆长尊者 365、成大利尊者 |
366、法首尊者 367、苏频陀尊者 368、众德首尊者 369、金刚藏尊者 370、瞿伽利尊者 |
371、日照明尊者 372、无垢藏尊者 373、除疑网尊者 374、无量明尊者 375、除众忧尊者 |
376、无垢德尊者 377、光明网尊者 378、善修行尊者 379、坐清凉尊者 380、无忧眼尊者 |
381、去盖障尊者 382、自明尊尊者 383、和伦调尊者 384、净除垢尊者 385、去诸业尊者 |
386、慈仁尊尊者 387、无尽慈尊者 388、飒陀怒尊者 389、那罗达尊者 390、行愿持尊者 |
391、天眼尊尊者 392、无尽智尊者 393、遍具足尊者 394、盖尊尊者 395、神通化尊者 |
396、思善识尊者 397、喜信静尊者 398、摩诃南尊者 399、无量光尊者 400、金光慧尊者 |
401、伏龙施尊者 402、幻光空尊者 403、金刚明尊者 404、莲花净尊者 405、拘那意尊者 |
406、贤首尊尊者 407、利亘罗尊者 408、调定藏尊者 409、无垢称尊者 410、天音声尊者 |
411、大威光尊者 412、自在主尊者 413、明世界尊者 414、最上尊尊者 415、金刚尊尊者 |
416、蠲慢意尊者 417、众无比尊者 418、超绝伦尊者 419、月菩提尊者 420、持世界尊者 |
421、定花至尊者 422、无边身尊者 423、最胜幢尊者 424、弃恶法尊者 425、无碍行尊者 |
426、普庄严尊者 427、无尽慈尊者 428、常悲慜尊者 429、大尘障尊者 430、光焰明尊者 |
431、智眼明尊者 432、坚固行尊者 433、澍云雨尊者 434、不动罗尊者 435、普光明尊者 |
436、心观净尊者 437、那罗德尊者 438、师子尊尊者 439、法上尊尊者 440、精进辨尊者 |
441、乐说果尊者 442、观无边尊者 443、师子翻尊者 444、破邪见尊者 445、无忧德尊者 |
446、行无边尊者 447、慧金刚尊者 448、义成就尊者 449、善住义尊者 450、信证尊尊者 |
451、行敬端尊者 452、德普洽尊者 453、师子作尊者 454、行忍慈尊者 455、无相空尊者 |
456、勇精进尊者 457、胜清净尊者 458、有性空尊者 459、净那罗尊者 460、法自在尊者 |
461、师于颊尊者 462、大贤光尊者 463、摩诃罗尊者 464、音调敏尊者 465、师子臆尊者 |
466、坏魔军尊者 467、分别身尊者 468、净解脱尊者 469、质直行尊者 470、智仁慈尊者 |
471、具足仪尊者 472、如意杂尊者 473、大炽妙尊者 474、劫宾那尊者 475、普焰光尊者 |
476、高远行尊者 477、得佛智尊者 478、寂静行尊者 479、悟真常尊者 480、破冤贼尊者 |
481、灭恶趣尊者 482、性海通尊者 483、法通尊者 484、慜不息尊者 485、摄众心尊者 |
486、导大众尊者 487、常隐行尊者 488、菩萨慈尊者 489、拔众苦尊者 490、寻声应尊者 |
491、数劫定尊者 492、注法水尊者 493、得定通尊者 494、慧广增尊者 495、六根尽尊者 |
496、拔度罗尊者 497、思萨埵尊者 498、注茶迦尊者 499、钵利罗尊者 500、愿事众尊者 |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2)
二、【西天祖师】(1)
【01、一祖摩诃迦叶尊者】
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柔伏。
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起塔,塔中像面金色有缺坏。时有贫女,将金珠往金师所,请饰佛面。既而因共发愿:愿我二人为无姻夫妻。由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天寿尽,生中天摩竭陀国婆罗门家,名曰迦叶波,此云饮光胜尊,盖以金色为号也。繇是志求出家,冀度诸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
涅槃经云: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崛山毕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出示双足。
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荼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崛山毕钵罗窟。
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
迦叶乃白众言:「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
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
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
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
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
皆曰:「不异世尊所说。」
迦叶乃告阿难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听吾偈言:『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
说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鸡足山,俟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岁也。
尊者因外道问:「如何是我我?」者曰:「觅我者是汝我。」外道曰:「这个是我我,师我何在?」者曰:「汝问我觅。」尊者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
【02、二祖阿难尊者】
二祖阿难尊者,王舍城人也。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如来成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
尊者一日白佛言:「今日入城,见一奇特事。」
佛曰:「见何奇特事?」
者曰:「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总见无常。」
佛曰:「我昨日入城,亦见一奇特事。」
者曰:「未审见何奇特事?」
佛曰:「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亦见乐人作舞。」
一日问迦叶曰:「师兄!世尊传金襕袈裟外,别传个甚么?」迦叶召阿难,阿难应诺。迦叶曰:「倒却门前刹竿著!」
后阿阇世王白言:「仁者!如来、迦叶尊胜二师,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睹。尊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
尊者许之。后自念言:「我身危脆,犹如聚沫,况复衰老,岂堪久长?阿阇世王与吾有约。」乃诣王宫,告之曰:「吾欲入涅槃,来辞耳。」
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
者曰:「俟王觉时,当为我说。」
时阿阇王梦中见一宝盖,七宝严饰,千万亿众围绕瞻仰;俄而风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宝璎珞,悉坠于地,心甚惊异。既寤,门者具白上事。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即至毗舍离城,见尊者在恒河中流,跏趺而坐。
王乃作礼,而说偈曰:「稽首三界尊,弃我而至此,暂凭悲愿力,且莫般涅槃。」
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说偈言:「尊者一何速,而归寂灭场;愿住须臾间,而受于供养。」
尊者见二国王咸来劝请,乃说偈言:「二王善严住,勿为苦悲恋。涅槃当我静,而无诸有故。」
尊者复念:我若偏向一国,诸国争竞,无有是处,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恒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尊者足,鲫跪白言:「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
尊者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
尊者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授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尊者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本来付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
尊者付法眼藏竟,踊身虚空,现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罗龙宫,一分奉毗舍离王,一分奉阿阇世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乃厉王十二年癸巳岁也。
【03、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摩突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
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荼,吾灭度后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转妙法轮。」
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化导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龙,归顺佛教。
龙因施其地,以建梵宫。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寻于吒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
因问鞠多曰:「汝年几邪?」
答曰:「我年十七。」
者曰:「汝身十七,性十七邪?」
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邪?心白邪?」
者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
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
尊者知是法器。
后三载,遂为落发授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言:『非法亦非心,无心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
说偈已,即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
后于三昧中,见弟子鞠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现龙奋迅三昧以调伏之。而说偈曰:「通达非彼此,至圣无长短。汝除轻慢意,疾得阿罗汉。」
五百比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现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于梵迦罗山。五百比丘各持一幡,迎导至彼,建塔供养。乃宣王二十二年乙未岁也。
【04、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吒利国人也。亦名优波崛多,又名邬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
十七出家,二十证果。
随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得度者甚众。
由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
尊者即入三昧,观其所由。波旬复伺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及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耎言慰谕波旬曰:「汝与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有华鬘,以相酬奉。」
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波旬厌恶,大生忧恼。尽己神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主。又诣梵王,求其解免。
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辈凡陋,何能去之?」
波旬曰:「然则奈何?」
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
乃为说偈,令其回向曰:「若因地倒,还因地起;离地求起,终无其理。」
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宫,礼尊者足,哀露忏悔。
尊者告曰:「汝自今去,于如来正法,更不作娆害否?」
波旬曰:「我誓回向佛道,永断不善。」
尊者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皈依三宝。」
魔王合掌三唱,华鬘悉除。乃欢喜踊跃,作礼尊者而说偈曰:「稽首三昧尊,十力圣弟子。我今愿回向,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
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
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
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
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
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
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
即为剃度,授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
复谓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我。今复付汝,听吾偈言:『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有本心,非心非本法。』」
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却复本座,跏趺而逝。提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师躯,收舍利,建塔供养。即平王三十年庚子岁也。
【05、五祖提多迦尊者】
五祖提多迦尊者,摩伽陀国人也。梵语提多迦,此云通真量。
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
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
尊者闻师说已,欢喜踊跃,而唱偈言:「巍巍七宝山,常出智慧泉。回为真法味,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亦说偈曰:「我法传于汝,当现大智慧。金日从屋出,照耀于天地。」
提多迦闻师妙偈,设礼奉持。
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
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涂,已经六劫。」
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缘邪?愿师慈悲,令我解脱。」
者即度出家,命诸圣授戒。其余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
者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
乃说偈曰:「通达本法心,无法无非法。悟了同未悟,无心亦无法。」
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荼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五年己丑岁也。
【06、六祖弥遮迦尊者】
六祖弥遮迦尊者,中印度人也。
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嗣。」
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来?欲往何所?」
祖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
曰:「识我手中物否?」
祖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
曰:「师识我否?」
祖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
复谓之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
彼说偈答曰:「我从无量劫,至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
祖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
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座,彼佛记我曰:『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
祖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于汝,勿令断绝。」
乃说偈曰:「无心无可得,说得不名法。若了心非心,始解心心法。」
祖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座,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于上级。即襄王十五年甲申岁也。
【07、七祖婆须蜜尊者】
七祖婆须蜜尊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
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省前缘,投器出家,受法行化。
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于法座前,忽有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
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
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服。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
祖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
乃说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贤劫众圣祖,而当第七位。尊者哀念我,请为宣佛地。」
尊者从三昧起,示众曰:「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
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座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七年辛未岁也。
【08、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
初遇婆须蜜,出家受教。
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
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
祖曰:「我求侍者。」
长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
祖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
伏驮闻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为最道者?」
祖以偈答曰:「汝言与心亲,父母非可比;汝行与道合,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与汝不相似。欲识汝本心,非合亦非离。」
伏驮闻偈已,便行七步。祖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
长者遂舍令出家。
祖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
乃说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是达真如理。」
伏驮承师付嘱,以偈赞曰:「我师禅祖中,当得为第八。法化众无量,悉获阿罗汉。」
尔时佛陀难提即现神变,却复本座,俨然寂灭。众兴宝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年丙寅岁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1)
一、【七佛】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近故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按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树下,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01、毗婆尸佛】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象。幻人心识本来无,罪福皆空无所住。」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般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02、尸弃佛】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起诸善法本是幻,造诸恶业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03、毗舍浮佛】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04、拘留孙佛】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05、拘那含牟尼佛】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导师。
【06、迦叶佛】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奈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07、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姓刹利,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曜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
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维,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受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道,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
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证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柈。」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股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荼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凡俗诸猛炽,何能致火爇,请尊三昧火,阇维金色身。」尔时金棺从座而举,高七多罗树,往返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世尊才生下,乃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文殊白椎曰:「谛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世尊一日升座。默然而坐。阿难白椎曰:「请世尊说法。」世尊云:「会中有二比丘犯律行,我故不说法。」阿难以他心通观是比丘,遂乃遣出。世尊还复默然。阿难又曰:「适来为二比丘犯律,是二比丘已遣出,世尊何不说法?」世尊曰:「吾誓不为二乘声闻人说法。」便下座。世尊一日升座,大众集定。迦叶白椎曰:「世尊说法竟。」世尊便下座。世尊九十日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及辞天界而下,时四众八部,俱往空界奉迎。有莲花色比丘尼作念云:「我是尼身,必居大僧后见佛。不如用神力变作转轮圣王,千子围绕。」最初见佛,果满其愿。世尊才见,乃诃云:「莲花色比丘尼,汝何得越大僧见吾?汝虽见吾色身,且不见吾法身。须菩提岩中宴坐,却见吾法身。」世尊昔因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处,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坐,入于三昧。文殊乃白佛云:「何此人得近佛坐,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三昧起,汝自问之。」文殊绕女人三匝,鸣指一下,乃托至梵天,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曰:「假使百千万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二恒河沙国土,有罔明菩萨出此女人定。」须臾,罔明大士从地涌出,作礼世尊。世尊敕罔明出,罔明却至女子前,鸣指一下,女子于是从定而出。
世尊因波斯匿王问:「胜义谛中有世俗谛否?若言无,智不应二。若言有,智不应一。一二之义,其义云何?」佛言:「大王!汝于过去龙光佛法中曾问此义,我今无说,汝今无听。无说无听,是名为一义二义。」世尊一日见文殊在门外立,乃曰:「文殊!文殊!何不入门来?」文殊曰:「我不见一法在门外,何以教我入门。」世尊一日坐次,见二人升猪过,乃问:「这个是甚么?」曰:「佛具一切智,猪子也不识!」世尊曰:「也须问过。」世尊因有异学问:「诸法是常邪?」世尊不对。又问:「诸法是无常邪?」亦不对。异学曰:「世尊具一切智,何不对我?」世尊曰:「汝之所问,皆为戏论。」世尊一日示随色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而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说异色。世尊复藏珠入袖,却抬手曰:「此珠作何色?」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叹曰:「汝何迷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强说有青、黄、赤、白色;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皆悟通。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何更有余习?」佛曰:「实无余习,莫谤法也。」王又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是?」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信受。
世尊因外道问:「昨日说何法?」曰:「说定法。」外道曰:「今日说何法?」曰:「不定法。」外道曰:「昨日说定法,今日何说不定法?」世尊曰:「昨日定,今日不定。」世尊因五通仙人问:「世尊有六通,我有五通。如何是那一通?」佛召五通仙人,五通应诺。佛曰:「那一通,你问我?」世尊因普眼菩萨欲见普贤,不可得见,乃至三度入定,遍观三千大千世界,觅普贤不可得见,而来白佛。佛曰:「汝但于静三昧中起一念,便见普贤。」普眼于是才起一念,便见普贤,向空中乘六牙白象。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处过夏。迦叶欲白椎摈出,才拈椎,乃见百千万亿文殊。迦叶尽其神力,椎不能举。世尊遂问迦叶:「汝拟摈那个文殊?」迦叶无对。世尊因长爪梵志索论义,预约曰:「我义若堕,我自斩首。」世尊曰:「汝义以何为宗?」志曰:「我以一切不受为宗。」世尊曰:「是见受否?」志拂袖而去。行至中路,乃省。谓弟子曰:「我当回去,斩首以谢世尊。」弟子曰:「人天众前,幸当得胜,何以斩首?」志曰:「我宁于有智人前斩首,不于无智人前得胜。」乃叹曰:「我义两处负堕,是见若受,负门处粗;是见不受,负门处细。一切人天二乘,皆不知我义堕处,唯有世尊诸大菩萨知我义堕。」回至世尊前曰:「我义两处负堕,故当斩首以谢。」世尊曰:「我法中无如是事,汝当回心向道。」于是同五百徒众一时投佛出家,证阿罗汉。
世尊昔欲将诸圣众,往第六天说大集经,敕他方此土、人间天上、一切狞恶鬼神,悉皆辑会,受佛付嘱,拥护正法。设有不赴者,四天门王飞热铁轮追之令集。既集会已,无有不顺佛敕者,各发弘誓,拥护正法。唯有一魔王谓世尊曰:「瞿昙!我待一切众生成佛尽,众生界空,无有众生名字,我乃发菩提心。」世尊尝与阿难行次,见一古佛塔。世尊便作礼。阿难曰:「此是甚么人塔?」世尊曰:「此是过去诸佛塔。」阿难曰:「过去诸佛是甚么人弟子?」世尊曰:「是吾弟子。」阿难曰:「应当如是。」世尊因有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
世尊一日敕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世尊因有比丘问:「我于世尊法中见处即有,证处未是。世尊当何所示?」世尊曰:「比丘某甲,当何所示,是汝此问?」
世尊成道后,在逝多林中一树下跏趺而坐。有二商人以五百乘车经过林畔,有二车牛不肯前进。商人乃讶,见之山神。报言:「林中有圣人成道,经逾四十九日未食,汝当供养。」商人入林,果见一人端然不动。乃问曰:「为是梵王邪?帝释邪?山神邪?河神邪?」世尊微笑,举袈裟角示之。商人顶礼,遂陈供养。世尊因耆婆善别音响,至一冢间,见五髑髅,乃敲一髑髅问耆婆:「此生何处?」曰:「此生人道。」世尊又敲一曰:「此生何处?」曰:「此生天道。」世尊又别敲一问:「此生何处?」耆婆罔知生处。世尊因黑氏梵志运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欢、梧桐花两株,来供养佛。佛召仙人,梵志应诺。佛曰:「放下著。」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佛又召仙人:「放下著。」梵志曰:「世尊,我今两手皆空,更教放下个甚么?」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当放舍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却,无可舍处,是汝免生死处。」梵志于言下悟无生忍。
世尊因灵山会上五百比丘得四禅定,具五神通,未得法忍,以宿命智通,各各自见过去杀父害母,及诸重罪,于自心内各各怀疑,于甚深法不能证入。于是文殊承佛神力,遂手握利剑,持逼如来。世尊乃谓文殊曰:「住!住!不应作逆,勿得害吾。吾必被害,为善被害。文殊师利!尔从本已来无有我人,但以内心见有我人。内心起时,我必被害,即名为害。」于是五百比丘自悟本心,如梦如幻,于梦幻中无有我人,乃至能生所生父母。于是五百比丘同赞叹曰:「文殊大智士,深达法源底。自手握利剑,持逼如来身。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世尊因地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然灯见布发处,遂约退众,乃指地曰:「此一方地,宜建一梵刹。」时众中有一贤于长者,持标于指处插曰:「建梵刹竟。」时诸天散花,赞曰:「庶子有大智矣!」
世尊因七贤女游尸陀林,一女指尸曰:「尸在这里,人向甚处去?」一女曰:「作么?作么?」诸姊谛观,各各契悟,感帝释散花曰:「惟愿圣姊有何所须,我当终身供给。」女曰:「我家四事七珍,悉皆具足,唯要三般物:一要无根树子一株,二要无阴阳地一片,三要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得。」女曰:「汝若无此,争解济人?」帝释罔措,遂同往白佛。佛言:「憍尸迦,我诸弟子大阿罗汉不解此义,唯有诸大菩萨乃解此义。」世尊因调达谤佛,生身入地狱,遂令阿难问:「你在地狱中安否?」曰:「我虽在地狱,如三禅天乐。」佛又令问:「你还求出否?」曰:「我待世尊来便出。」阿难曰:「佛是三界大师,岂有入地狱分?」曰:「佛既无入地狱分,我岂有出地狱分?」
世尊因文殊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城东有一老母,与佛同生而不欲见佛。每见佛来,即便回避。虽然如此,回顾东西,总皆是佛。遂以手掩面,于十指掌中亦总是佛。
殃崛摩罗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免。
世尊尝在尼俱律树下坐次,因二商人问:「世尊还见车过否?」曰:「不见。」商人曰:「还闻否?」曰:「不闻。」商人曰:「莫禅定否?」曰:「不禅定。」曰:「莫睡眠否?」曰:「不睡眠。」商人乃叹曰:「善哉!善哉!」世尊觉而不见。遂献白毡两段。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世尊至多子塔前,命摩诃迦叶分座令坐,以僧伽梨围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付将来。」世尊临入涅槃,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邪?」世尊于涅槃会上,以手摩胸,告众曰:「汝等善观吾紫磨金色之身,瞻仰取足,勿令后悔。若谓吾灭度,非吾弟子。若谓吾不灭度,亦非吾弟子。」时百万亿众,悉皆契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
- Details
- Category: 佛经
《五灯会元》第一卷 西天祖师与东土祖师(3)
二、【西天祖师】(2)
【09、九祖伏驮蜜多尊者】
九祖伏驮蜜多尊者,提伽国人也。姓毗舍罗。既受八祖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
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祖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
祖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座,仍感舍利三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祖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真理本无名,因名显真理。受得真实法,非真亦非伪。」
祖付法已,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即敬王三十三年甲寅岁也。
【10、十祖胁尊者】
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
初将诞时,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座,座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九祖,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
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
言讫,即变金色。
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
祖问曰:「汝从何来?」
答曰:「我心非往。」
祖曰:「汝何处住?」
答曰:「我心非止。」
祖曰:「汝不定邪?」
曰:「诸佛亦然。」
祖曰:「汝非诸佛。」
曰:「诸佛亦非。」
祖因说偈曰:「此地变金色,预知有圣至。当坐菩提树,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师坐金色地,常说真实义。回光而照我,令入三摩谛。」
祖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
乃说偈曰:「真体自然真,因真说有理。领得真真法,无行亦无止。」
祖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祴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之。即贞王二十七年己亥岁也。
【11、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
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
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奈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
祖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
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
祖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
曰:「此是锯义。」
祖曰:「彼是木义。」
祖问:「锯义者何?」
曰:「与师平出。」
马鸣却问:「木义者何?」
祖曰:「汝被我解。」
马鸣豁然省悟,稽首皈依,遂求剃度。
祖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利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力分身为蚕,彼乃得衣。王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焉。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于波罗奈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
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
即说偈曰:「迷悟如隐显,明暗不相离。今付隐显法,非一亦非二。」
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兴宝塔,以閟全身。即安王十九年戊戌岁也。
【12、十二祖马鸣尊者】
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
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座前仆地,祖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
言讫不见。俄从地涌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祖而说偈曰:「稽首长老尊,当受如来记。今于此地上,宣通第一义。」
说偈已,瞥然不见。
祖曰:「将有魔来,与吾较﹝音角﹞力。」
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
祖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
即指空中,现一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祖俨然于座,魔事随灭。
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座下。
祖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乃放之令去,魔不能动。
祖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
遂复本形,作礼忏悔。
祖问曰:「汝名谁邪?眷属多少?」
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
祖曰:「尽汝神力,变化若何?」
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
祖曰:「汝化性海得否?」
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
祖即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
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
复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
付嘱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即显王四十二年甲午岁也。
【13、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
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
祖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权势之家。」
太子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有一石窟,可禅寂于此否?」
祖曰:「诺。」
即入彼山。行数里,逢一大蟒,祖直前不顾,盘绕祖身,祖因与授三皈依,蟒听讫而去。祖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
祖曰:「汝何所止?」
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尔。」
祖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
曰:「北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
祖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
祖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
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
祖曰:「汝虽心语,我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
龙树闻已,悔谢。祖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受具戒。
复告之曰:「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谛听偈言:『非隐显法,说是真实际。悟此隐显法,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焉。即赧王四十六年壬辰岁也。
【14、十四祖龙树尊者】
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摩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
祖为说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性,谁能睹之?」
祖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
彼人曰:「佛性大小?」
祖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
彼闻理胜,悉回初心。祖复于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
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祖相。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
众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识?」
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
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身现圆月相,以表诸佛体。说法无其形,而辨非声色。」
彼众闻偈,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祖即为剃发,命诸圣授具。
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众,作大幻术,众皆宗仰。祖悉为化之,令归三宝。
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
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听吾偈言:『为明隐显法,方说解脱理。于法心不证,无嗔亦无喜。』」
付法讫,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凝然禅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建宝塔以葬焉。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岁也。
【15、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南天竺国人也,姓毗舍罗。
初求福业,兼乐辩论。后谒龙树大士。将及门,龙树知是智人,先遣侍者以满钵水置于座前。
尊者睹之,即以一针投之而进,欣然契会。龙树即为说法,不起于座,现月轮相,唯闻其声,不见其形。
祖语众曰:「今此瑞者,师现佛性。表说法非声色也。」
祖既得法,后至迦毗罗国。彼有长者,曰梵摩净德。
一日,园树生耳如菌,味甚美。唯长者与第二子罗睺罗多取而食之。取已随长,尽而复生。自余亲属,皆不能见。
祖知其宿因,遂至其家。长者乃问其故。
祖曰:「汝家昔曾供养一比丘,然此比丘道眼未明,以虚沾信施,故报为木菌。唯汝与子精诚供养,得以享之,余即否矣。」
又问长者:「年多少?」
答曰:「七十有九。」
祖乃说偈曰:「入道不通理,复身还信施。汝年八十一,此树不生耳。」
长者闻偈已,弥加叹伏。且曰:「弟子衰老,不能事师,愿舍次子,随师出家。」
祖曰:「昔如来记此子,当第二五百年为大教主。今之相遇,盖符宿因。」
即与剃发执侍。
至巴连弗城,闻诸外道欲障佛法。计之既久,祖乃执长幡入彼众中。彼问祖曰:「汝何不前?」
祖曰:「汝何不后?」
彼曰:「汝似贱人。」
祖曰:「汝似良人。」
彼曰:「汝解何法?」
祖曰:「汝百不解。」
彼曰:「我欲得佛。」
祖曰:「我灼然得佛。」
彼曰:「汝不合得。」
祖曰:「元道我得,汝实不得。」
彼曰:「汝既不得,云何言得?」
祖曰:「汝有我故,所以不得。我无我我,故自当得。」
彼辞既屈,乃问祖曰:「汝名何等?」
祖曰:「我名迦那提婆。」彼既夙闻祖名,乃悔过致谢。
时众中犹互兴问难,祖折以无碍之辩,由是归伏。乃告上足罗睺罗多而付法眼。
偈曰:「本对传法人,为说解脱理。于法实无证,无终亦无始。」
祖说偈已,入奋迅定,身放八光,而归寂灭。学众兴塔而供养之。即前汉文帝十九年庚辰岁也。
【16、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迦毗罗国人也。
行化至室罗筏城,有河名曰金水,其味殊美,中流复现五佛影。
祖告众曰:「此河之源,凡五百里,有圣者僧伽难提居于彼处。佛志:『一千年后,当绍圣位。』」
语已,领诸学众,溯流而上。至彼,见僧伽难提安坐入定。祖与众伺之。经三七日,方从定起。
祖问曰:「汝身定邪,心定邪?」
提曰:「身心俱定。」
祖曰:「身心俱定,何有出入?」
提曰:「虽有出入,不失定相。如金在井,金体常寂。」
祖曰:「若金在井,若金出井,金无动静,何物出入?」
提曰:「言金动静,何物出入?言金出入,金非动静。」
祖曰:「若金在井,出者何金?若金出井,在者何物?」
提曰:「金若出井,在者非金。金若在井,出者非物。」
祖曰:「此义不然。」
提曰:「彼义非著。」
祖曰:「此义当堕。」
提曰:「彼义不成。」
祖曰:「彼义不成,我义成矣。」
提曰:「我义虽成,法非我故。」
祖曰:「我义已成,我无我故。」
提曰:「我无我故,复成何义?」
祖曰:「我无我故,故成汝义。」
提曰:「仁者师谁,得是无我?」
祖曰:「我师迦那提婆,证是无我。」
难提以偈赞曰:「稽首提婆师,而出于仁者。仁者无我故,我欲师仁者。」
祖以偈答曰:「我已无我故,汝须见我我。汝若师我故,知我非我我。」
难提心意豁然,即求度脱。
祖曰:「汝心自在,非我所系。」
语已,即以右手擎金钵,举至梵宫,取彼香饭,将斋大众,而大众忽生厌恶之心。
祖曰:「非我之咎,汝等自业。」
即命难提分座同食,众复讶之。
祖曰:「汝不得食,皆由此故。当知与吾分座者,,即过去娑罗树王如来也。愍物降迹,汝辈亦庄严劫中已至三果而未证无漏者也。」
众曰:「我师神力,斯可信矣。彼云过去佛者,即窃疑焉。」
难提知众生慢,乃曰:「世尊在日,世界平正,无有丘陵,江河沟洫,水悉甘美,草木滋茂,国土丰盈。无八苦、行十善,自双树示灭八百余年,世界丘墟,树木枯悴,人无至信,正念轻微,不信真如,唯爱神力。」
言讫,以右手渐展入地,至金刚轮际,取甘露水,以琉璃器持至会所。
大众见之,即时钦慕,悔过作礼。于是,祖命僧伽难提而付法眼。
偈曰:「于法实无证,不取亦不离。法非有无相,内外云何起?」
祖付法已,安坐归寂。四众建塔。当前汉武帝二十八年戊辰岁也。
【17、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室罗筏城宝庄严王之子也。生而能言,常赞佛事。
七岁即厌世乐,以偈告其父母曰:「稽首大慈父,和南骨血母。我今欲出家,幸愿哀愍故。」
父母固止之,遂终日不食。乃许其在家出家,号僧伽难提。复命沙门禅利多为之师。
积十九载,末尝退倦。每自念言:「身居王宫,胡为出家?」
一夕,天光下属,见一路坦平,不觉徐行。约十里许,至大岩前,有石窟焉,乃燕寂于中。父既失子,即摈禅利多出国,访寻其子,不知所在。
经十年,祖得法受记已,行化至摩提国,忽有凉风袭众,身心悦适非常,而不知其然。
祖曰:「此道德之风也。当有圣者出世,嗣续祖灯乎?」
言讫,以神力摄诸大众,游历山谷。
食顷,至一峰下,谓众曰:「此峰顶有紫云如盖,圣人居此矣。」
即与大众徘徊久之。见山舍一童子,持圆鉴直造祖前。
祖问:「汝几岁邪?」
曰:「百岁。」
祖曰:「汝年尚幼,何言百岁?」
童曰:「我不会理,正百岁耳。」
祖曰:「汝善机邪?」
童曰:「佛言:若人生百岁,不会诸佛机,未若生一日,而得决了之。」
祖曰:「汝手中者,当何所表?」
童曰:「诸佛大圆鉴,内外无瑕翳。两人同得见,心眼皆相似。」
彼父母闻子语,即舍令出家。
祖携至本处,授具戒讫,名伽耶舍多。
他时闻风吹殿铃声,祖问曰:「铃鸣邪?风鸣邪?」
舍多曰:「非风铃鸣,我心鸣耳。」
祖曰:「心复谁乎?」
舍多曰:「俱寂静故。」
祖曰:「善哉!善哉!继吾道者,非子而谁?」
即付法眼。偈曰:「心地本无生,因地从缘起。缘种不相妨,华果亦复尔。」
祖付法已,右手攀树而化。
大众议曰:「尊者树下归寂,其垂荫后裔乎!」
将奉全身于高原建塔,众力不能举,即就树下起塔。当前汉昭帝十三年丁未岁也。
【18、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摩提国人也。姓郁头蓝,父天盖,母方圣。尝梦大神持鉴,因而有娠。凡七日而诞,肌体莹如琉璃,未尝洗沐,自然香洁。幼好闲静,语非常童。持鉴出游,遇难提尊者。
得度后,领徒至大月氏国。见一婆罗门舍有异气,祖将入彼舍,舍主鸠摩罗多问曰:「是何徒众?」
祖曰:「是佛弟子。」
彼闻佛号,心神竦然,即时闭户。祖良久扣其门,罗多曰:「此舍无人。」
祖曰:「答无者谁?」
罗多闻语,知是异人,遽开关延接。
祖曰:「昔世尊记曰:『吾灭后一千年,有大士出现于月氏国,绍隆玄化。』今汝值吾,应斯嘉运。」
于是鸠摩罗多发宿命智,投诚出家。授具讫,付法偈曰:「有种有心地,因缘能发萌。于缘不相碍,当生生不生。」
祖付法已,踊身虚空,现十八种神变,化火光三昧,自焚其身。众以舍利起塔。当前汉成帝二十年戊申岁也。
分类:佛经 书名:五灯会元 作者:(宋)普济